楼市调控 南京该向香港特区政府学什么

评论人民网江苏视窗2014-04-02 11:24:55
提要:南京的房价又涨了。据南京晨报今天报道,南京某房地产监控中心针对该市87家在售楼盘的调查显示,10月南京商品住宅均价上扬0.73%。据了解,这也是今年5月以来的“六连涨”。

南京的房价又涨了。据南京晨报今天报道,南京某房地产监控中心针对该市87家在售楼盘的调查显示,10月南京商品住宅均价上扬0.73%。据了解,这也是今年5月以来的“六连涨”。

这则消息,对那些眼巴巴指望着调控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的普通市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人们不禁要问,南京房价为什么离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房价合理水平”的调控目标越来越远?面对南京房价“六连涨”,涨幅还时常高居全国前列,南京市政府为何“该出手时不出手”?

南京楼市调控中出现的“牛皮糖现象”,不禁使人想到了香港特区政府最近在楼市调控上的“强力作为”。上周五晚上,特区政府突然宣布,从第二天(27日起)起实施全新的买家印花税措施,所有非香港永久居民、所有香港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香港住宅时,除缴付一般印花税,还需要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此外,额外印花税的税率适用期也由两年延长至三年,即如果在三年内出售物业,还需支付额外印花税,其中半年内楼宇转手的税率为20%,半年至一年为15%,一年至三年为10%。这就意味着,仅在印花税上,外来炒房者和所有在香港的公司,税费最高达到35%。炒房者手中的楼盘,如果在半年或一年内出手时没有暴涨到35%和30%以上,楼市炒家将血本无归。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的如此重拳,就是为了能有效的遏制越来越热的楼市炒风。

对香港特区政府的此项举措,关注房地产调控的人都不得不感叹,香港的楼市调控“够快、够准、够狠”。说它快,是因为在8月30日,当时上任还未满两个月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才宣布过香港的十项楼市新政,拨政府用地为住宅用地,以遏止房价涨势。但不到两个月,特区政府又出新招;说它准,是因为现在炒高香港房价的,主要就是香港商人和外来的游资(尤其是内地炒家)。“掐住”了这内外两头,那些在美联储货币量化宽松刺激下涌进楼市的资金将不得不“打道回府”;说它狠,是因为30%左右的印花税,使得楼市的炒家不仅无利可得,甚至要“割肉吐血”才能脱身而出。在这样的“快准狠”重拳之下,至少是在目前不再可能还会有多少“拼命三郎”再到楼市“自杀”了。据香港媒体报道,这项新政生效两天来,对香港楼市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元朗一个楼盘开售,在27日条例生效后,到场的准买家大大减少。有在27日抵港打算买房的内地居民,也感慨“迟来一步”。

香港新的楼市新政,无疑是给处在僵持阶段的南京等内地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吹来了一股春风”。它至少给人以下启示:

首先,任何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及时出台和跟进新的政策。此轮调控初期出台的限购和限贷等举措,政策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反调控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及时出台新的更有的放矢的房市调控政策,就成为一种必须。比如说,国十条所讲的地区房价目标控制、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等,为何不能“应时而出”呢!第二,任何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都应该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因为“照顾”某些利益集团的少数人的利益而“异化”。香港的这次新政,重点打击的是炒房商人、大地产商和外来的炒房者。如果特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被香港商人和开发商所绑架,那它的“买家印花税”完全可以把香港的公司排除在外,只需对外来炒房者征收。但那样的调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南京等内地一些房市调控“重拳”之所以“藏而不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涉及到“房屋多多”的官员阶层利益。第三,政府在出台住房政策时,“第一要务”应该是如何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履行政府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什么GDP之类的经济发展指标。如果香港特区政府也只强调“增长才是硬道理”,那么,房价越高GDP也就越高,就不可能对楼市热炒进行强力的干预。南京等内地众多城市的房价之所以下不去,明眼人都知道有地方政府在“暗地撑腰”。土地财政和GDP政绩观,使内地的一些政府官员在政策权衡时,往往不惜牺牲公众的居住权来换取一时的“亮鲜的政绩”。如果内地的官员都能首先考虑公民的居住权和住房福利,那么还有什么问题不可解决呢。

香港和内地一国两制,但在解决民生诸多问题上,尤其是住房政策方面,公众的诉求和政府的难题都是一样, 这方面的“国际惯例”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