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买卖小产权房无异于“盗牛者强辩”

评论新华房产2014-04-02 11:25:11
提要:据有关机构统计,全国小产权房的面积可达60亿平方米,如何妥善整治小产权房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这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研讨、监督来解决。

近日,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治小产权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继今年7月开始整治以来,北京已经初步清理出了79个在建、在售的小产权房项目,并在陆续查处。可据一些媒体报道,不只北京,各地披着变相“外衣”的小产权房依然正常销售,甚至还有网友声称支持小产权房转正。

不禁令人想起了一个名为《盗牛》的典故。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偷牛被抓,朋友问他:“你犯了什么事?”偷牛者回答:“在路上散步,看到地上有条绳子,就拣了起来。”朋友又问:“这算什么罪?”偷牛者又回答:“只不过绳子的另一边是头牛”。《盗牛》的故事固然可笑,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人在做着类似的事情。显然,任何变相私自买卖小产权房的企业和个人,都与盗牛者无异——自欺欺人,妄图瞒天过海。

早在199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就明令禁止小产权房买卖。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私人利益,通过以租代售等形式变相买卖小产权房。只不过,其手段并不高明,无非是将小产权房冠以“果园”、“庄园”名目或者授予违法购买者“荣誉村民”等称号,有的甚至干脆直接签订数十年的租赁合同。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查处难度大等原因,以北京太玉园为代表的一批小产权房逐渐成为大型生活区,进入二手房市场,这无疑加大了查处难度。还有近年来,一些胆大妄为者竟私自将小产权冒充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混入市场。这些都严重搅乱市场秩序,不仅欺骗购房者,损害群众利益,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

故而,小产权房变相买卖即便屡禁不止,也绝不能姑息。自2010年以来,国务院下令停售停建“小产权房”,住建部也明确表示小产权房将不会合法化,显示了政府查处小产权房的决心。不过,看似“穷途末路”的小产权房,热度依然不减。究其原因就是开发成本低,企业有利可图,而一些无知、贪图便宜的老百姓的购买和入住,则让相关部门的查处投鼠忌器,变得相当困难。

笔者试想,现阶段小产权房的情况,就好比《盗牛》典故中的盗牛贼将牛宰杀,然后分售给他人,买的人又讲这些肉吃掉了。如果仅仅是一头牛,处理起来似乎很简单——严惩盗牛贼,适当处罚买牛肉的人。可如果是成千上万头牛的问题,那就不好解决了。更何况,据有关机构统计,全国小产权房的面积可达60亿平方米,如何妥善整治小产权房已经成为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这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一起研讨、监督来解决。(新华网地产评论 文/王汉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