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时评:高耸的摩天大楼与消失的城中村

评论河南商报2014-04-02 11:25:21
提要:色彩浓厚,所以在考察中国的“摩天高烧”时,先要考察其背后的权力意志作用,地方政府也应给民众晒晒投资收益账,主动说明下建设摩天大楼的动因、成本和风险,有没有直接注资、给投资商政策优惠和扶持,建成后使用效率如何、负债率如何等,并将决定权交给民众。

色彩浓厚,所以在考察中国的“摩天高烧”时,先要考察其背后的权力意志作用,地方政府也应给民众晒晒投资收益账,主动说明下建设摩天大楼的动因、成本和风险,有没有直接注资、给投资商政策优惠和扶持,建成后使用效率如何、负债率如何等,并将决定权交给民众。

同时,城市在建筑高度上往高处走的同时,也要打牢地基,给新市民往高处走的机会。摩天大楼对应的经济基础是服务业,只有建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才能发挥效力,而城市要为摩天大楼提供经济环境,则需要有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有外来人口的涌入,有他们向上流动的需求拉动。这就需要城市为外来人口提供基本的落脚之处,城中村就在发挥这样的作用。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城中村充斥着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房之类的建筑,是脏、乱、差的象征,与现代化都市高楼林立、光鲜亮丽的形象和区域分工明确的规划太不相称,必欲拆之而后快,但这其实是种“城市洁癖”,是在用静态的阳光看城市,忘记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西方大城市在这方面走过弯路,因此现在有了“去规划”的运动,开始给外来移民留出低廉的生存空间,并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哪怕看上去有些脏乱差,也不再着意剔除,因为这只是表面上的。

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城中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像城市的一个细胞,年轻人熙熙攘攘,活跃其间,早上分流至城市的四面八方,晚上则渐渐汇流至住处……虽然除了不断生长的楼层,城中村的状况看上去可能几年都没啥变化,但实际上已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城市新移民。

可现在,城中村面临的命运似乎只是拆迁。这一方面将外来人口“驱逐”出市中心,让他们每天早晚长距离奔波,加剧交通拥堵,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活成本,随着市内城中村不断拆迁,市郊农村和小区的房租都直线上涨,“居大不易”,“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城市”的现实也让他们倍感憋闷。

建设摩天大楼与支持“落脚城市”本不矛盾,只需要多一些对自发经济的尊重,少一些权力的肆意涂抹。城市建筑在直插云霄的同时,还须脚踏实地才行;城市规划在讲求区域分工的同时,还需要为底层的外来人口留出落脚之处和生存空间才行。

韩青(河南商报评论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