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救还是不救?楼市下行的伪命题
过去一周,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聚焦点与“新闻中心”无疑是在杭州,绿城与融创5月23日就股权洽购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宋卫平、孙宏斌与全国数百名记者进行了一场长达数小时的对话。随着两家上市公司公布交易细节以及新闻发布会现场对话的报道,整个行业对这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有了各自不同的解读,有一点基本可以确认,对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担忧也是宋卫平出售股份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在杭州,同样是在5月23日,有消息称,杭州市相关政府部门规定,从即日开始,如果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格超过15%,那么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网签,开发商如想大幅降价销售,则需重新申请,降低楼房备案价。
杭州“限降令”一出,顿时使得市场议论纷纷,这样一个政策的出台,初衷和目的似乎都很清晰。在此前也已经有预兆:4月22日,杭州发改委就曾建议,建立房地产企业重大调价政策预报制度,房地产企业在重大调价发布前,必须通报市有关部门。
显然,杭州是今年这一轮楼市下行中受影响较严重的城市,在全国范围而言,类似杭州甚至更严重的城市还有不少。
除了杭州的“限降令”,另有消息报道,住建部多位人士确认,除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不会明确发文。
这一则消息更加耐人寻味,在住建部面临高层人事调整之际,在房地产市场如此复杂关键之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并非易事。
市场如此低迷,让“救市”与放松调控的呼声越来越响,但相信杭州“限降令”这样的“救市”,并非人们想见到的。
无论调控还是救市,政策之手似乎已经离不开“限”这个关键字,究其原因,也许可以归结为复杂的心态或复杂的国情,从住建部“不会明确发文”这一微妙转折就可以察觉一二。
简而言之,中央政府不想看到房地产市场下滑影响宏观经济,特别是现在经济转型与低迷时期;地方政府方面,更不想利益受损,市场不稳一定影响土地出让收入。
但是调控这么多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同时也担心放松调控政策导致房价再次发生一轮暴涨,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无比小心地进行平衡,使得市场既可以保持稳定,又不会影响经济。
“微刺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体现了决策层制定政策的一种思路,也体现出更成熟的心态,如同“分类调控”。
救还是不救房地产市场?这像是一个伪命题。当中国房地产行业历经调控艰辛,终于隐约看到“市场回归”的这个季节,却依然感受不到春暖花开的惬意。
用宋卫平在5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的话来说:“自从2001年调控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一直不正常,市场不像市场,行业不像行业,企业不像企业。”
现实情况是,房地产行业真的面临很严峻的挑战,因为经济低迷,“没有人买房子,或者买的人不够多”。
要解决这个问题,宋卫平认为,靠救市、靠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真正的长远之路在于第二次改革开放,“政策救不了你的命,一定是基本的经济面必须要好”。
“在这种环境里面,房地产企业会十分艰难。现在仍然是“春天”,再过几天就要变成夏天了。”——看起来,宋卫平还是比较乐观的,仿佛不担心中国房地产由春天直接进入冬天。
当然,到那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个“蓝城”。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