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政策需以理服人
7月15日李克强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谈到调控政策时指出,“必须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实施定向调控,也就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在楼市呈现下滑态势,而地方政府频频触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底线的时候,这个表态有着提纲挈领的方向性意义。
事实上,过往的调控政策一直被打上“粗放”的烙印,每次出台都遭到“一刀切”的抨击,比如首套房首付由二成提高至三成,以及后来频繁出台的“国N条”,每次都遭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认为“拍脑子决策”导致了“空调”。
频繁出台的各类调控政策,让整个房地产市场处在一个政策扭曲的状态之下。就拿限购来说,虽然制定政策的初衷是设定一个门槛,将投资和投机需求隔离在外,但实际呢?我们只看到了各类灰色交易滋生和令人啼笑皆非的假离婚等荒唐案例,“有本事的人”照样买了房子,没能力者还是眼睁睁看着房价上涨。
在市场走势不定的敏感时期,政策的巨大影响力,更要求政府在调整政策时做到“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力唬人”。毕竟经济决策不能凭感觉,而应靠理性分析以及实践证据的支撑。
以最近被广泛关注的放松限购为例,政府救市的基本前提是房价同比存在大幅度下降——如果出现这种状况,请拿出有力的证据,这才能以理服人,而非到处制造房价暴跌的恐怖气氛——然而,除了温州和鄂尔多斯之外,很少有哪个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所以说李克强总理所说的“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更应该作为政策调整的金科玉律,而不是市场稍微遇冷就赶紧放松限购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该“别人生病我吃药”,这可能会导致很大的恶果——最直观的例子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尚未波及中国时,政府就推出了数万亿元的刺激政策,留下了无数的后遗症,受到众多专家诟病。
对此,地产评论人朱大鸣认为,“如果房地产市场真实同比降价幅度超过10%甚至20%,各地救市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的市场有没有真正降价。过去的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涨幅高达20%,我们对之并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如今同比尚未降价,就开始非对称刺激,问题可能就非常大。”
事实上,当楼市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时,更要求政府在调整政策时付出更多的政治智慧。既然在政策制定之初就有马虎的嫌疑,那么在有机会调整政策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考虑现实的情况,不只是顺应民意或者考虑利益,而是做到以理服人?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