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建设打破“保障房”空置尴尬
据报道,包含公共租赁房3797套和限价商品房6253套的青岛市重点民生项目——青岛白沙湾保障房社区。从2012年底公开销售至今,收到的保障房购房申请不足200份,全国最大的保障房社区正逐步变为一座空城。
国家大力投入保障房建设,本是为了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低收入群体对保障房并不“感冒”。由于保障房不以营利为目的,许多地方政府是“砸锅卖铁”,想尽办法为保障房建设投入资金。保障房的遇冷,就好比“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的窘境,直接导致政府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因此而搁置。
单从表面上看,人们肯定会将产生保障房空置现象的“罪魁祸首”指向房产泡沫,想当然的认为,保障房的高空置率是因为房产市场供过于求。不过,研究分析之后,就会发现保障房的空置并非因为资源过剩导致供大于求,而是保障房的制度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根本未把保障房建设当成“民生工程”来做。空置的保障房往往都具有以下共性:一是工程质量差,应付了事;二是,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三是缺乏配套设施,物业管理不到位。保障房的空置,根源就在于失了“民心”,尴尬的遇冷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此的工程质量和居住环境,还用来提供给社会中低收入群体,这是否公平?孟子曰:“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人人都希望安居乐业,空置的保障房当然需要入住,关键在于找到解决对策。笔者认为,在涉及到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分工与监督时,应更多地强调监督、制衡,让政府部门依照法律所规定的职权严格履职。另外,中央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考核应把入住率、空置率纳入考核体系,并进一步强化对工程质量的要求。
古语有云:“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住房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房建设更是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热切期盼。保障房空置的尴尬必须打破,只要我们的地方政府真真切切地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来做,在政策上重点扶持、在选址上全面保障、在资金上优先安排,竭尽全力得抓进度保质量、重管理抓落实,就一定能建设出宜居和谐保障性住房小区。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