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退烧”还得靠改革:从电视剧《虎妈猫爸》说起
最近,随着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映,学区房再度成为关注焦点。剧中“虎妈”以9万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下学区房的桥段,令不少家长难以淡定。而在现实生活中,学区房“高烧”不退的现象,一直牵动着社会的神经。
学区房并非新话题。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内学区房价格一路走高。就在几个月前,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态: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优先入校,因为优质学校不能单校划片,而是和普通学校搭配划片。买了学区房只是具备了优质学校随机派位的资格,能不能进还得看学校的容量和报名的人数等。而且,从去年至今,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为抑制学区房升温出台了政策。即便如此,不少地方学区房价格依然上扬。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其中的症结了。
有人把学区房畸形现象归因为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但批评者却忽略了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实现教育全过程的公平,而生源公平恰恰是均衡教育资源的第一环。划片就近入学,正是意在净化教育空间,让教育起点的公平建立在地理空间之上,而非权力与财富之上。
怎么看愈演愈烈的学区房现象?客观说,这是改革过程出现的新烦恼乃至阵痛。平心而论,教育资源均衡化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急不得”;而对许多家长而言,孩子上学需求往往又很迫切,“等不得”。由于这样一个矛盾的客观存在,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如何让制度设计更为科学、配套措施更为完善,让改革步子走得又好又快,是缓解社会焦虑的关键所在。
事有轻重缓急,在教育资源均衡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的情况下,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抑制学区房的疯狂炒作。尽快推进“多校划片”,就是让学区房降温的重要一招。只有让“购买优质学校周边的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优先入校”的政策设计从理念变为现实,方能改变“拼房子上学”的非理性预期,让“划片就近入学”回归政策初衷。
改革应蹄疾而步稳。教育公平是改革目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需要加快实际操作步伐。我们看到,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举措。比如,通过纵向的“九年一贯”、将重点高中指标分配到薄弱初中,横向的“盟、贯、带”,鼓励优质资源校集团办学、设立分校、形成优质资源带等方式,快速让薄弱学校成长强壮。
正如专家指出的,“如果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学区房就会有市场”。设想一下,当有更多的薄弱校成长为新的优质校,自然会拉低现在少数优质校周边的“学区房”的价格。当然,“由弱变优”无法一蹴而就,但通过一所薄弱小学与一所优质初中“九年一贯”,或者一所优质小学与一所薄弱初中“九年一贯”等方式,采取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强教育督导等手段,尽可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还是大有可为的。
教育专家顾明远先生在谈到学区房降温问题时,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一些地方学区房仍然“高烧”不退,恰恰说明教改新政尚未落实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学区房也是折射改革进程的晴雨表。只有让改革政策落地见效,敢于触及并啃下关系教育公平的硬骨头,才能真正让学区房降温,让天下父母舒心。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