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避免恶性通胀才是本末倒置

评论新京报2016-08-09 09:22:20

  通过乘数效应,贷款总额大大超过原先央行的货币供给量,加上高房价的心理预期,“狗追尾”现象出现了。

  近年来,在房价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大谜思:虽然中国发行了天量的货币,但“幸亏”房地产,特别是高房价吸收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才减缓了通胀——即高房价避免了恶性通胀。这真可谓本末倒置。

  事实上,恰恰首先是高房价推高了通胀:买房是全民杠杆借贷,通过银行乘数效应,贷款总额大大超过原先央行的货币供给量——货币超发甚至泛滥。加上中国房价一直在上涨,使大家产生了房价会不断上涨的心理预期。于是,越来越多的买家不断进入楼市,房价泡沫越吹越大。于是,“狗追尾”现象出现——房价越炒越高,货币越来越泛滥——高房价使得货币泛滥,而货币泛滥再进一步推高房价,陷入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究其原因,还要从头谈起。首先,银行通过贷款就能“创造”货币。假设银行给客户“甲”房贷100万,那么该客户的账上就被记入100万,因为这100万还是存在银行的账上;于是,银行就可以把这笔贷款,扣去5%的储备金,作为银行的存款再次贷给客户“乙”,以此类推……直到客户“癸”。最初央行发出来的100万,通过银行的贷款系统,产生出1000万“货币”,这就是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就整个银行系统来说,可以在其资本金和存款基础上“无限制”地贷款。这是高房价使得货币泛滥的初始原因。

  其次,由于放松信贷,鼓励贷款买房,使得原本年收入10万元的家庭,最多只能供得起60万元的房子,但在低利率房贷的支撑下,“变”得能够支付70万~100万元甚至以上的房子。于是大家蜂拥进入房市。这看似是一笔皆大欢喜的买卖,银行赚利息,老百姓可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然而,这正是这些年来大大小小泡沫产生的根源。

  由于物价由供求关系而定。一旦大家手中都有了“明天的钱”,购买力便和实际收入脱离了,市场的供求关系被扭曲。用尚不存在的钱去购买房子,不实的“求”便无限增大,房价自然急剧上升。如果大家都不靠借贷,房价的涨跌就只能随着收入的涨跌上下起伏,反映的是合理的供求关系。

  第三,是将房地产混同于制造业。事实上,房地产是金融业,建筑业才是制造业。房地产多年过热,使得实体制造业成本急速上升。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已经接近美国。预计到2018年,将超过美国2%-3%,也就是说,房地产泡沫绑架了制造业。

  信贷消费的危害在于使原本毫无购买力的消费者,靠金融机构的信贷似乎有了购买“能力”,带来货币无度增长而抬高物价,令市场失去自动调节的作用。

  更严重的问题是,银行贷款就像铁链一般,环环相扣,一旦借款人丧失还贷能力,银行的账上就会出现一个窟窿,一旦房价拐点出现,泡沫突然刺破,届时,就像多米诺骨牌那样倒下,将会引发金融甚至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