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不顾“镇” 不是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最近发酵成为一个公共政策热门议题。正在调查思考“城肿、镇衰”现象的记者最大感受是,对于中国中西部绝大部分缺乏地理优势、产业基础、文化旅游资源的小城镇而言,其迫在眉睫的挑战,首先还不是小城镇是否“特色”的问题,而是小城镇是否有“存在”空间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个拷问对于中西部部分小城镇的发展,是一个现实问题。
城市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为大、中城市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经历漫长传统农业经济时代形成的大量小集镇,有一部分不再繁华,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集镇发展断崖式的凋落,就近城镇化受阻,加剧城乡差距,影响城乡统筹发展,就不正常。
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发展不应是“零和”。以记者的走访观察而言,“城肿、镇衰”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有一定普遍性,耒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样本。
大中城市尤其是县(县级市)所在城区膨胀发展挤压,是导致一些地方小城镇近年加速凋敝的直接因素。记得2000年时,湖南省政府还在倡导要大力发展县城,做强县城。那时县城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土地和地产成了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很多县忽视了小城镇发展,而是把投入和公共设施配套集中在城区,迅猛推进县城房地产。“城肿、镇衰”现象由此不断加剧,撕裂了城乡发展,在城、乡带来系列问题。乡村学校“空巢”,县城学校“大班额”人满为患,就是一个缩影。
这种城市化伴生现象的苗头,早已有之。“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2012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点到这些问题后,提出“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要“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此后,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由于行政级别处于末梢,在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又由于小城镇开发不像城区一样具有规模效应,推进的难度客观上也多一些。从耒阳这个样本可以看到,中西部的农民就近城镇化,并不容易。在一些地方,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城市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大。
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为。在耒阳等湖南一些县市走访时,记者也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给小城镇“还账”,推进中西部就近城镇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迎来很多有利条件。
习惯于自己盖楼建房,上有天下有地,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顽强的观念。然而,“80后”出生的农村青年一代,绝大部分的工作地点已经不在乡村。他们已经接受城市的生活,愿意在城镇居住生活。记者2016年上半年走访过与耒阳接壤的安仁县安平镇。这个镇开发了一片新城区,开发商建了爬楼小高层和电梯高层两种户型。年纪大的人,多选择爬楼。年轻的,不少就选择了电梯房。新一代农村青年住房观念发生变化,此为有利条件一。
由于有在外打工为主、本地劳务收入为辅的收入支撑,大多数农户的现金收入大大超过以往。小城镇的房价,要比县城便宜。把在村里建房的钱,换为到小城镇购买房子,农民有这个实力,此为有利条件二。
安平镇新城开发商告诉记者,公司在一些地级市也有房产项目,前些年的销售形势,反而不如安平镇这个项目销售得好。大中城市的郊区乡镇早已经成为开发商追逐之地,像安平镇这样离大中城市还比较远,镇情在中西部更有普遍性的乡镇,也引来了开发商的注意,此为有利条件三。
县城臃肿不堪,学校人满为患,就业机会难以提供,公共设施配套压力山大,而乡镇发展却停滞不前——经过前几年县城发展的高速膨胀期后,中西部一些地方从县(市)到乡的官员,已经意识到县城、小城镇平衡发展的重要性。此为有利条件四。
就地推进城镇化,也需要做好规划引导,不能一哄而上。短期内能够成为一个县境内聚集资源的中心乡镇,也只能是乡镇当中的一部分。
在此轮公布127个特色小镇名单之前,有关部委已公布多批“全国重点镇”。湖南一般每县一个,多的两个。记者在湖南走访,普遍的反映是这块“招牌”很亮,但所得到的实际支持却很少。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