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不养老”怎么破?

评论经济参考报2019-01-22 10:16:45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重以及养老地产的发展,养老地产如何能够真正“养老”,正在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国内真正做养老地产的不多,所谓地产商转型,很多是打着‘养老’的幌子。”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目前很多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成本高,开发商往往把房子卖出去后,就不再持续运营了。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与老龄产业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房地产业老年住区副主任张坤昱认为,养老地产应养老配套先行、功能设计先行,需要优秀专业的团队和服务。还需要具备专门的养老用地,以及养老的运营牌照,如果不具备这些,可以选择和养老服务机构强强联合。此外,对养老地产销售的环节可以进行约束,如果要求开发商自持一部分,既可以让开发商回流部分资金,有一定盈利空间,也能形成掣肘,不至于房子卖完就跑了。

  “养老地产不养老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涉及很多方面。我认为,主要是立法和监管上的缺位导致。”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针对养老地产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无论从开发商拿地建房,还是物业等配套企业的运营,都与普通商品房并无二致。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也无法有力地监管养老地产开发、运营的各个环节,“这样很容易失控”。

  记者采访发现,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硬件和设施,还需要物业能够针对老年人需求提供的专业性、有温度的服务,那么养老地产项目的物业公司是否需要有养老资质?

  对此,胡永鑫表示,对于物业资质来说,我国规定了三级资质,其中并未直接涉及养老服务。但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进行了规范,其中对养老机构的定义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如果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了照料服务的话,严格意义上讲已经在从事养老机构所可以从事的经营内容,那么就应该符合相应的准入标准了。

  北京达尔文国际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康养服务总监吴宏建对记者表示,物业公司和开发商运营角度不一样,开发商的运营角度是为了销售地产、销售房屋,后期服务主要是阶段性和临时性的。物业公司比较专业,可以全方位提供医疗团队、餐饮团队,包括应急措施、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例如,协同周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针对老年人突发疾病有临时抢救措施,针对老年人的慢性病在食疗、中医理疗上做的比较专业,而开发商在这方面往往比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