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企出海建房“转内销”

企业东方早报2014-04-08 10:52:17
提要:有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至瓶颈期,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中国放弃打开利润空间。去年底宣布进军马来西亚的碧桂园,有意加速海外拓展步伐。

有分析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至瓶颈期,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中国放弃打开利润空间。

去年底宣布进军马来西亚的碧桂园,有意加速海外拓展步伐。

9月4日,香港信报援引消息称,内地房企碧桂园已计划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下同)在马来西亚的两个项目上,其中双文丹项目预计于明年上半年推售。

碧桂园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在马来西亚现有的两个项目——双文丹( Serendah)和士毛月(Semenyih)均位于雪兰莪州,且这两个规划为纯别墅社区的项目,距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均较近。

一澳大利亚房地产私募基金分析师称,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时期,以前的“关系”优势影响力越来越小,净利润率在下降。拓展海外市场,有助中国房企打开利润空间,且可借此打响企业的知名度。

碧桂园大马项目明年开售

去年12月底,碧桂园宣布,与远东发展(00035.HK)主席邱达昌旗下的Mayland(大马置地)订立协议,双方建立合营公司Wealthy Signet Sdn Bhd,碧桂园占55%股权,初始注资不超过11万元。该公告称,该合营公司将主要发展位于雪兰莪州的多幅地块,拟开发住宅及商业物业。

对于碧桂园的此项“出海”计划,评级机构穆迪当时认为,这不会直接影响其Ba3的公司家族评级和高级无抵押债券评级。“这是碧桂园首次将其投资扩大到中国之外的地方,因此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执行风险。但是,考虑到碧桂园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良好的流动性状况,目前承诺的投资额可能较小,并且在可控范围之内。”

碧桂园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该公司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约123.93亿元;负债比率为63.3%,高于2010年底的48.4%。

按计划,对马来西亚的此项投资启动后,新成立公司将并入碧桂园财务报表。

不过,在2011年年报及2012年中报里,碧桂园并未详述马来西亚项目的进展。

按上述香港信报的报道,碧桂园计划明年上半年率先推售的马来西亚项目,户型包括独立别墅、连排别墅,面积介乎190至600平方米之间。报道称,由于眼下在马来西亚购买房屋便可成为当地公民,故预期该项目来自中国的买家将占很大比重。

一业内人士称,“从海外楼市和全球经济情况来看,所有国家的房子都想拿到中国大陆来卖。”

海外项目瞄准内地客户

在上述逻辑下,中国房地产企业应该有赴海外发展的动力。

据早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的房企,除了碧桂园,至少还有12家,包括中国建筑(601668)、中国铁建(601186)、万科、绿地、万通、中坤等大型房企。

在台湾阳明山打造度假地产的万通地产(600246)董事长许立昨日称,该公司在台湾的项目销售得不错。

许立坦言,该项目的买家多来自大陆,“台湾的土地是私有的,但做项目开发没有实质性的差别。”

此前的7月,在谈及绿地开发的韩国济州“六大核心项目”中的健康医疗城项目时,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称,此次落子韩国济州,除了看好济州岛的发展前景,绿地还看中该项目对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地区客源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建成后的济州健康医疗城,将把中国消费群体作为主要目标客户之一。

按绿地当时提供的新闻稿,除了韩国济州,绿地集团还将陆续进入泰国、澳大利亚、德国及西班牙等国家。

有业内人士归纳,中国房企海外投资的热点区域包括东南亚和美国。

多家房企想“抄底”

对于内地房企的这股“出海”热,一国际地产代理行负责海外投资买卖的董事称,现在欧洲的经济不好,投资成本低,有很多房企是抱着抄底的想法。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还提到,房地产投资在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很低,但是在境外效率高很多。冯仑说,房地产企业在中国境内投资至少需要30%的资本金,而在境外10%-15%就可以。

“我们现在在开拓东南亚市场和西方国家市场。”中建八局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吴建国此前也说,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很大。

虽然空间大,但房企出海的风险也不容小视。某私募分析师提醒,“海外投资的风险很大,如欧洲经济不好,即使价格低也赚不了钱。”

许立也说,目前该公司还不会成立专门的海外事业部,“但以后可能会(成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