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反弹难逆悲观态势 珠江投资陷传闻风波

企业中国房地产报2014-04-08 10:52:39
提要:销售反弹难逆房地产业悲观态势,传言接踵而至。这一次,舆论的枪口对准了珠江投资。8月18日,一则关于南方某开发商遣散近千名员工、将撤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传闻甚嚣尘上。这一传闻以光速传播,成为近日业内最热的议题。就在外界不断追问该房企所指为谁时,8月22日,有消息称,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资”)进行了大裁员,将转型到金融与产权投资领域。

销售反弹难逆房地产业悲观态势,传言接踵而至。这一次,舆论的枪口对准了珠江投资。

8月18日,一则关于南方某开发商遣散近千名员工、将撤出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传闻甚嚣尘上。这一传闻以光速传播,成为近日业内最热的议题。就在外界不断追问该房企所指为谁时,8月22日,有消息称,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投资”)进行了大裁员,将转型到金融与产权投资领域。

针对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和不断被放大的效应,8月23日中午,珠江投资发表声明称,公司没有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可能,“大规模裁员”属不实传言。

珠江投资真的“躺着中枪”?

该则传闻已无法让珠江投资置身事外,它注定要经受舆论镁光灯的炙烤。经本报调查,有关珠江投资的种种负面言论确有夸大其词之处,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从化的两个项目已经决定封盘,中高层有不少都离职了。”8月23日晚,一位已从珠江投资离职的员工对本报记者说,珠江投资最近的人事变动的确很频繁。而另一位仍在职的珠江投资北方区员工也对记者表示,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的人员流失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薪资验收付款制度的实施、加班加点却难与收入匹配、因人员减少造成工作强度加大、奖罚失衡的管理制度、经年未涨的薪酬水平、利润导向导致的人员收缩、劳资双方的矛盾与冲突……来自于珠江投资离职或是在职员工的“爆料”,在某种程度上显露出积累在珠江投资身上的种种隐疾。

矛盾:撤出传闻与业绩增长

8月18日起,网络、媒体等纷纷传播房企“自杀”事件,但大多言论都未见实名。某证券类媒体报道称,南方某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下定决心撤出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资本运作,公司近期将遣散近千名员工,并将出售旗下的酒店等商业地产项目,以获取现金进入资本运作市场。

一时间,坊间疑云令地产界内“中枪”房企者众。

此后,珠江投资遭某香港媒体“点名”,其称,珠江投资近期已开始大裁员,项目不再设经理岗。裁员赔偿额上限为3万元,不接受裁员就必须降薪。珠江投资将放弃房地产业务,转行金融与产权投资。该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将集中到合生创展。

随后,又有业内人士披露,传闻中的企业应是珠江投资旗下的广东珠江商贸物流投资有限公司。而且称该公司目前已解散,多个项目公司高管离职或被调遣。

据本报记者了解,原珠江投资下属公司珠江地产总裁廖惠文几个月前调任上述商贸公司任总裁,但目前已离职,现任总裁为原珠江地产的一位副总裁。

珠江投资方面对记者表示,珠江商贸没有解散,目前公司仍在正常运营,而珠江投资也并未出售任何地产项目。并强调1992年至今,房地产业务一直是珠江投资的主业,今年珠江地产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有高达20%的增长。

实际上,珠江投资旗下的珠江地产销售额自2007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仅3年时间就实现了年销售额从5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2008年还曾计划A股上市。

汹涌而来的负面传闻,让珠江投资不得不发布声明澄清。8月13日,珠江投资公开发表声明称,“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仍有良性的增长空间,公司在房地产行业有多年的发展基础,没有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可能”。

真相:绝不降价与成本缩减

有关香港媒体称其裁员一事,珠江投资表示情况并不属实,只是正常的人才流动。

但据本报记者了解,该公司近期的人员调整确实比较频繁。“从化的两个项目已经封盘,管理层都走了,下面的销售人员也在准备找出路。集团的中高层调整了不少,项目经理的岗位更换很厉害。”一位不久前从珠江投资离职的员工透露。

该人士还称,因为人员流失较严重,使得现有员工的工作强度很大,很多人到晚上10点都下不了班。

一位接近珠江投资的知情人士介绍,该公司操盘人一直秉承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与其他房企加快周转不一样,其反而希望项目卖得慢一些,“卖得快,赚的就少了。”“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不少开发商为了去库存、保增长,都采取了降价措施,但该公司老板则下令旗下项目绝不降价。”该人士说。

据了解,珠江投资位于从化的夏湾拿和国际城项目由于主推别墅,目前消化并不理想,“老板又不愿意随行就市调整价格,因此就封盘了,想把各种配套做起来后再卖。”上述离职员工说。

项目封盘直接影响了项目公司员工的利益,因此出现了主动和被动的人员收缩。此外,珠江投资旗下持有大量商业项目,有不少商业项目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为节约成本,公司对这些业务进行了整合,这也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人员的变动与流失。

一位珠江投资北方区的员工指出,今年上半年北京公司的离职人员比2011年多。这个月公司计划实施的薪资验收付款制度也令很多员工觉得难以接受。“在珠江投资的员工工资构成中,基本工资只占很小比例,大部分为绩效工资。而此次实施的新制度则将绩效工资分成两部分,60%为个人业绩表现,40%为团队业绩表现。如果只完成个人业绩,团队业绩未达标,那么个人只能拿60%的绩效工资。”“企业扩张动力不足,个人也没太大的上升空间。”该员工表示。据其介绍,珠江投资的工资水平在行业内属于中下等,目前还是维持2008年的水平。

珠江投资的薪资问题并非秘密,“以前冲着钱多,很多职业经理人还能坚持,但现在收入水平相比同行越来越低,很多就走人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广州业内专家表示。

上述广州业内专家认为,在民营的房地产企业中,这种现象很普遍。珠江投资在房地产方面的发展思路类似于和记黄埔,求利润而不追规模,在市道转差的时候会很明显地收缩规模,这就与很多职业经理人的诉求相悖。“没有业绩增长,没有扩张,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就无从体现。”

转型:多元布局与谋利方向

除了裁员指摘外,媒体还称其将放弃房地产业务。

“3、4月份的一次公司会议曾提及公司将转型的规划,未来会逐步收缩房地产开发业务,增大投资类业务。”上述珠江投资北方区员工透露。

按照珠江投资的官方表述,该集团一直致力于多元化,所涉产业包括电力、煤炭、高速公路、金融等,且各个产业发展平稳,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布局。“未来公司将保持这种多元战略,稳健前行。”公开资料显示,珠江投资的经营范围为对煤炭开采、矿产开发、电力行业的投资;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电脑网络、环保、证券、教育行业的投资及管理等。除了持有上海电气9.08亿股份外,珠江投资还拥有阳江、惠东等6个电厂,山西大同等4个煤矿,广东省境内已开通的有广惠高速、广深沿江高速,还有运煤专线的准朔铁路项目。

去年5月,中国保监会作出了关于筹建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珠江投资等5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珠江人寿。朱氏家族共计拥有珠江人寿60%的控股权。

据了解,目前房地产业仍是珠江投资的主营业务,但能源、基建、物流、教育等板块已成立专业公司。“‘鸡蛋’被分配到各种‘篮子’里,成长的前景如何,首要标准还是盈利能力,从短期来看,地产的盈利能力在下降,因此,有所调整也是必然。”某业内人士如此评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