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限购令"改变的房企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两年前,最好的房地产企业还是“招保万金”,那时候,国营房企还是市场老大,住宅地产正红火,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随着限购令的颁布以及调控的深入,当初的第一集团军“招保万金”变成了“万恒万绿”,除了万科屹立不倒之外,保利、招商、金地这三大巨头已经被恒大、万达、绿地所取代。作为成功上位代表之一,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认为,重视商业地产是他们能够挤进第一集团军的原因所在。
张玉良:去年40%来自商业地产,这也是我们去年大家不增长我们还能增长,是我们调结构的成果。今年我们整个企业的销售规模是2300亿要确保,其中房地产要确保1000亿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调结构、把握政策的前提下保持较好的增长。
另一个强势挤入第一集团军的万达集团,更是把商业地产与文化产业这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玩得炉火纯青。去年一年,大连万达集团凭借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万达广场,势如破竹,收入已过千亿。按照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的说法,今年万达的目标是1400亿,比去年再超40%。
王健林:按照正常发展的速度,按照我们今年的计划整个万达集团2012年总的收入大概会突破1400亿,数字规模讲可能会进入世界大的行业。
与万达和绿地春风得意,动辄喊出年收入过千亿的豪言壮志相比,失意小青年金地集团就显得低调得多。限购令两年来,金地集团排名不断下滑,这也使得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在接受采访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黄俊灿一直强调,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
黄俊灿:我们一直觉得虽然现在住宅这个市场被政府在调控,但我们觉得基本面都还没有变化,所以我们现在觉得作为一家地产公司,更多的是需要在产品打造能力方面要下一些功夫。
作为第一集团军中唯一的幸存者,一直坚守住宅地产的万科有点想为以前的战友鸣不平。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告诉经济之声记者,若以成败论英雄,商业地产的确在这两年要比住宅地产要好,但并不能就此认定商业地产是未来的地产主流。
毛大庆:因为商业地产本身在融资方面、在各种金融产品的开放上还有大量的瓶颈,仅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盲目的说商业地产就能够绝对改变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于大家都去商业地产,我想这里面可能还存在着更多的风险。
虽然房地产第一集团军还在为“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孰优孰劣争执不清,但是他们毕竟身强体壮,资本雄厚,除了浙江绿城集团因为资金链断裂,短暂的出现危机之外,其余的活得还算滋润。但是对于二三线地产商而言,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冷暖自知的他们,不得不被迫转型:有的转型成了酒店,有的开起了百货公司,而更多的地产商则变成了矿老板。
地产商:很多产业的竞争性很强,比如建个商场比如搞个工厂,一个是利润比较薄,所以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效果,干过地产的都知道利润薄得也不好干,但资源性的东西竞争性可能并不是那么强。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告诉记者,地产商涉矿,利润丰厚自不必说,更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延续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为以后哪天杀回地产行业做准备。事实上,从另一角度来说,地产商赞助足球何尝不是一次聪明的投资,在如今的中超联赛队伍中,一共16只球队有13只与地产商结缘。在王永平看来,地产商扎堆足球,既可以弘扬品牌,也是换取地方资源,可谓是名利双收,恒大地产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也有对足球不感冒的,万科就是其中一个。作为行业老大,万科集团副总裁毛大庆就说,自己公司对足球名片不感兴趣,他们的兴趣还是在于造房子。
毛大庆:把它作为一种买卖,当个事业来做,我想现在从我了解的集团策略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从万科角度我们肯定会坚定不移的以房地产为产业的主业。
经济之声嘉宾主持,财经评论员况杰指出,假设现在房地产限购政策再延续两年,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会发生更多的兼并重组现象。
况杰:一定是更多的兼并重组会产生,很多单一项目的房地产公司肯定会把自己的项目或者公司股权卖掉,大佬们会越来越大,小的房地产公司的数量肯定会大幅的减少。另外如果从购买量来说,刚需的购买量肯定会增加,因为现在有很多人买不买房,他在等,如果你再有两年延续这个政策,恐怕这些人就不会等了,要买房的还会去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可以的。另外就是保障房建设不能跟得上,你限购的同时必须有保障房,现在这么大体量的保障房能不能跟得上也是一个问题,从行业来说一定会大量的兼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