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合伙人团队连续3日增持 跻身前十大股东
“我们并不担心短期的波动,因为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但我们需要考虑十年之后万科应该怎么走。”万科总裁郁亮表示。实际上,近段时间以来面对金地等房企屡遭举牌的情况,郁亮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十年之后的万科,仍能掌握在目前这批职业经理人手中。为此,万科在5月底正式启动事业合伙人制度,随后合伙人团队连续三天增持,在耗资逾7亿元后,已成功跻身万科前十大股东的行列。而对于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机构方面均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万科股价近几个交易日也是连续上涨,并创下近半年来的新高。
连续三天增持
6月2日晚,万科发布公告称,盈安合伙通过证券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于2014年5月30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购入公司A股股份近26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购买股票的平均价格为8.55元,共使用约2.26亿元资金。
万科在4月23日召开合伙人创始大会,共有1320位员工首批入围。同时,公司开始筹备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所有事业合伙人均签署了承诺书,将其在经济利润奖金集体奖金账户中的全部权益,委托给盈安合伙的一般合伙人进行投资管理,包括引入融资杠杆进行投资。
5月28日,代表全体万科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首次以8.38元/股的均价在二级市场购入近3584万股万科A,占万科总股本的0.33%,耗资约3亿元。随后5月29日,盈安合伙又以8.52元/股的均价继续购入万科A近2319万股,占万科总股本的0.21%,耗资约1.98亿元。而在经过连续3个交易日的增持后,代表1320位事业合伙人的盈安合伙已斥资约7.24亿元买入了万科0.78%的股份。
根据万科2014年一季报显示,0.78%的持股比例已经可以让盈安合伙成为万科的第7大股东。
而据记者了解,万科事业合伙人团队最终计划持有万科10%的股份。短期看,该持股数量还难以达到,毕竟即使以目前的股价计算,想持有万科10%的股份(万科总股本为110亿股)至少需要近百亿元的资金,但从近期的增持速度看,预计不久盈安合伙的持股量便可超过自然人刘元生(持有万科1.21%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对抗“野蛮人”
提高对人才吸引力
对于万科启动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机构方面普遍看好,认为管理层持股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产业资本的收购,同时有利于控制人才的流失,并实现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双赢局面。
此前,郁亮透露,由于本身持有非常好的资产且估值偏低,年初已经有若干家机构直接和万科“联系”,毕竟以万科目前的股权机构,200亿元便可控制这家资产千亿元的房地产一哥。为此,大股东华润在3月份曾连续2个交易日增持万科2640万股。对此,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称,华润的增持不是要争夺万科的控制权,而是告诉一些企业,不要对万科动“歪脑筋”。不过,仅靠华润单方面的持股数量显然不足以应对“野蛮人”的进入,而如果万科事业合伙人团队最终实现对万科10%股权的控制,再加上大股东华润持有的15%股份以及刘元生持有的1.21%股份,三者有望共同持有万科约26%的股份,这样便可达到阻击“野蛮人”的安全边际。
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苏雪晶也在研报中表示,“盈安合伙首次购买万科股票的3 亿元资金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于集体奖金账户,其余来自融资杠杆。据我们测算,公司当前可动用的集体奖金规模约在15亿元—20亿元左右,在不考虑未来每年新增集体奖金以及股价变动的情况下,按不同杠杆层次敏感性测算,对应可增持公司股份最高超过10%,对抗‘野蛮人’的壁垒已然显现。”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韩思怡则表示,截至2013年年报,万科已提取尚未分配给个人的经济利润奖金余额为10.05亿元。首次增持总金额约3亿元,其中经济利润奖金账户权益部分约为1亿元。此次,按此杠杆比例估算,盈安合伙未来可用于增持公司股份的总金额约为30亿元,按当前股价估计,可增持公司股份3.55 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2%。同时,合伙人持股体现了管理层和公司员工对公司当前股价偏低的认可,以及对公司长期增长的信心,有利于稳定投资者预期,并对股价形成支撑。
实际上,除了能有效对抗“野蛮人”的收购外,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对于人员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帮助。
“过去万科是职业经理人制度,职业经理人和股东是打工关系,依靠职业精神对股东负责,”郁亮表示,“但从小米等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合伙人制度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利益共享机制,对股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
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也认为,“钱、地、人”三要素是地产企业经营的核心,而地产企业人员流动性高成为当前众多地产公司管理上的难题,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是公司管理层向互联网企业学习后,在地产企业中进行的创新型尝试。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为公司中高层开辟了除工资、奖金等外的其他薪酬来源,将极大的调动管理人员对于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增加其他员工对于各项目的监督职能,降低人员流失率。与其他国有地产企业相比,万科在人员激励方面体现出明显的灵活性,因此看好公司通过该制度对人才的吸引能力。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