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大城市里的小生活 奋斗开始的地方
不管走了多远的路,梦开始的地方都会铭刻心中。
许多年以后,回想那段初涉人生、无畏奋斗的日子时,也会想起那个曾经的村庄,想起独自回家的寒冷,想起深夜的路边摊,想起一间陋室里的温情,那是关于奋斗最美的回忆。
白天,这里异常安静。晚上,这里灯火通明。这里是城中村,一个包容而又蕴藏无限可能的地方。这里的房子虽破旧狭窄却温暖,让人们在打拼中有了一个栖身之所。然而随着城中村拆迁改造步伐的加快,这里终将不复存在。
我们选取了4位曾经或正居住在城中村的人,城中村于他们而言,不仅是停泊的港湾,也是心灵的寄居地。
“房租都超过了300元,我觉得有些贵”
讲述人:薛运廷 医护人员 焦作人 现居林山寨
在赵坡新村遇到薛运廷时,他正在和房东讨价还价。略显稚嫩的脸上,露出些许的迷茫。房东偷偷告诉记者,这个男孩子已经来了三四次,态度非常犹豫。
年仅20岁的薛运廷,毕业已经一年。学习护理的他毕业后留在郑州,现在一家较大的医院实习,每个月的收入刚够维持自己的生活。
“最近林山寨要拆迁,房东让我们尽快找房子搬出去,可是看了几处都市村庄,每个月的房租都超过了300元,我觉得有些贵。”提及即将拆迁的林山寨,薛运廷感到很无奈。薛运廷说:“原本以为毕业后找房子是蛮简单的事,没想到竟然如此难。”
但对于未来,他并不担心:“如果抛开住房问题不说,郑州医疗条件好,发展潜力很大,所以机会多。等我将来在郑州有一套房子之后,我一定还会带着家人去林山寨看看,在那里有我的青春和梦想。”
“这个店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服务大家”
讲述人:李辉 洗衣店店员 常庄人 现居常庄
来到常庄,路边的一家自助洗衣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店里几台全自动洗衣机,在不停地工作,屋内屋外搭的都是刚洗过的衣服。
在常庄这样的城中村里,外来人口生活得较为艰辛,而作为本地居民,李辉他们过得悠然自得。80后的他家庭条件不错,有车有房,却坚持做这样的工 作,为何?“其实这个店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服务大家。城中村里住着许多外来人员,冬天到了,洗衣服更难,我开这个店就是为了方便他们。”李辉说。
洗衣店的墙上有着“五块钱就可以洗五公斤的衣服”等字样。核算了一下成本,基本每桶的收费刚够付房租、水电等费用。李辉提及自己的工作,自豪之 情溢于言表:“很多人觉得都市村庄很落后,可是我们想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这里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生活不容易,我们本就没想通过这个赚钱,只是想能够力所 能及地帮助外来的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离开学校后,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讲述人:陈亚路(化名) 保险业务员 信阳人 现居杨君刘村
陈亚路老家在信阳,今年刚从大学毕业,到郑州已经四个多月,现在郑州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陈亚路原打算去南方打拼,路过郑州便试着找找工作, 没想到就进了保险行业。“这是一份既能赚钱又能造福别人的工作”。因此,他说想把保险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带给大家真正的保险福利。
城中村,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自然成为陈亚路和同学的暂居首选。“离开学校后,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苦点也是应该的。”陈亚路坦然地说,其实,在城中村居住的大多数人都抱有这种想法。
陈亚路计划在有了一定的积蓄后,就跟同学一块搬进小区生活。“城中村改造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都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陈亚路无奈地说,“只是随着都市村庄的消失,生活成本会增加,压力也会变大。”
“我就是在那里开始了奋斗生涯”
讲述人:任众 电器店老板 信阳人 现居升龙城
夜晚的常庄,人渐渐多起来。在路边的一家电器店里,记者见到了任众。来郑打拼多年的他已经定居郑州,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任众回忆起自己当初来郑州奋斗的经历,异常感慨。1998年刚毕业的他只身来到郑州找工作,落脚的第一站便是燕庄。“当时的燕庄,一个月的房租才几十块钱,5块钱足够让我吃一天。都市村庄虽然环境一般,但吃住都算方便。我就是在那里开始了奋斗生涯。”
现如今任众已经入住升龙城,在那里他有了自己的家,也把在老家的父母接来居住。他开玩笑地对记者说:“这几年我走到哪郑州拆到哪,从燕庄到齐礼阎再到黄岗寺最后到现在的常庄。”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来郑州打工,作为前辈,任众对现在的年轻人也很理解:“郑州的发展机会很多,虽然现在刚来城市艰苦一些,可是困苦总会过去。郑州的医疗条件以及就业机会都比农村好很多,只要努力工作在城市怎么都比农村强。”
记者手记
虽然生活在城中村的人可能被看做是城市中的“蝼蚁”,但是每个人胸中都怀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梦想。
正是这个梦想,使他们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正是这个梦想,使他们在跌倒后勇敢爬起;正是这个梦想,让他们在举目无亲的城市踽踽独行。
“拆迁是为了变得更好”这句话不时地萦绕在我的耳畔。
真心地为那些有梦想的人祝福,向永不对生活低头认输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