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黑名单”新系统有望在三中全会以后推出

热点大河网—大河报2014-03-21 10:22:54
提要:10月21日,有媒体爆出,在国务院部署指导下,由住建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共十部委已着手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信息共享系统”,即业内所谓的“黑名单”系统。

10月21日,有媒体爆出,在国务院部署指导下,由住建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共十部委已着手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信息共享系统”,即业内所谓的“黑名单”系统。系统共享实现后,在任何有关房地产开发领域和环节所出现的违规问题,涉房主管部门根据自身管理权限,均可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获取和融资限制处罚相挂钩。有专家认为,其实,早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就要求各地建立土地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然而,土地违法常见,这份“黑名单”能否戳中开发商痛处,使开发商不敢囤地也无法囤地,发挥应有的杀伤力,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恐怕情况不容乐观。但此次“黑名单”系统除了加入信贷和销售违规以外,还可能挂钩证监会对房企新股发行(IPO)的审查,将直接关系到房企再融资的可能性,如若顺利执行开发商违规或收敛。

“黑名单”新系统有望在三中全会后推出

据了解,建成后,新系统将监控录入的所有注册开发企业,有关工程质量、土地获取、银行信贷等关键信息,都将在不同管理部门之间形成共享。对于有不良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系统将自动生成“黑名单”。

届时,现有分散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总局等多部门的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信贷违规”、“销售违规”等系统,将被整合为统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信息共享系统”,在所有涉房管理的中央部委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之后在任何有关房地产开发领域和环节所出现的违规问题,都将在系统中显现。针对任何领域的违规行为,涉房主管部门均可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获取和融资限制处罚相挂钩,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违规成本。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则猜测,该措施或将在三中全会之后作为长效调控措施定调后的具体操作措施推出。

“如果该消息属实的话,则表明国家对房地产行业进一步调控态度。”竞合地产董事长王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一轮房企“黑名单”所关注的违规面显然更广,除了囤地之外,信贷违规、销售违规等都被归集到“黑名单”之中,而对于其违规问题的处理也更为严厉。房地产业很不规范,夸大宣传、资金链上的违规等都非常普遍,中央采取整顿措施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因此而被全面限制贷款,那么房企资金链就很严峻。而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八成以上依靠银行信贷这一间接融资渠道。

5年“黑名单”制度推行 看似严厉实则像“纸老虎”

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土资源部就要求各地建立土地违法记录通报公示制度,将发生两次以上违法行为或违法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单位或个人列入“土地违法记录单”,通过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向当地金融机构通报,并向社会公示。然而,土地违法现象常见,至今却不见一份完整的“黑名单”,这条新闻里的“黑名单”也是只见数字。

在土地资源紧缺、巨量土地闲置的中国,建立并用好“黑名单”,是土地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并没有建好和用好。因而,土地市场有很多传奇,如某开发商的土地储备可供开发143年。这类传奇说明,包括“黑名单”在内的打击囤地的制度,看似严厉实则像“纸老虎”。

2010年,有媒体称,国土资源部清理闲置土地,并对违规囤地房企拟定“黑名单”在媒体上曝光,银行将对囤地开发商“限贷”,并规定土地闲置2年要无偿收回等。立刻遭到国土资源部表态,称此名单并非国土部发布的。随后的2012年,各地闲置2年以上的“地王”照常在晒太阳。违法成本畸低,有时近乎为零。有些块地一再进入黑名单,却能安然无恙,毫发未损,既没被收回,也没见相关开发商表达过忌惮之意。业内人士指出,正是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性以及牵扯到各方面利益,使得地方政府对于开发商的囤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击囤地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多部委制定的‘黑名单’是对房地产融资渠道管理系列措施中的一环,是对监管的完善而非新增的调控手段。”新芒果集团副总经理陆相华直言,“黑名单”就算共享,对于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大房企很难上‘黑名单’,小房企‘上榜’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又非常小,因此意义不会太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