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票收益全部反哺“三农”

热点郑州晚报2014-04-03 15:30:02
提要:记者从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了解到,地票收益反哺“三农”,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记者从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了解到,地票收益反哺“三农”,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于2008年12月4日成立了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探索地票制度试验。截至2013年12月底,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共交易地票13.15万亩,成交额267亿余元,成交均价每亩20.2万元。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执行总裁童代志介绍,关于地票收益的分配,如果是农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复垦,扣除复垦成本后,净收益全部返还农村,按照85比15的比例支付给复垦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的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所得每亩不低于12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得每亩不低于2.1万元。复垦农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用地的,扣除复垦成本后,剩余价款全部划归相应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主要用于本集体组织成员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重庆市要求,价款拨付方式采取由农村土地交易所依托银行,将价款直接拨付到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户,在拨款过程中要求“三公示两审核”,杜绝“三农”收益被挤占、侵害、截留、挪用。

如何稳妥调控地票价格,使其符合经济和市场规律,反哺农村的同时也不影响城市发展?对此,重庆市也作了大量的思考和实践:一是设定地票交易最低保护价,确保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二是参考已交易地票价格,合理编制交易方案,以供需大体平衡为基础,保持地票交易价格的稳定性,避免价格大起大落。目前,地票成交单价由首场的每亩8万元逐步提升,目前稳定在每亩20万元左右。

新华社 记者 徐旭忠、陶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