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一套房暴跌300多万 资金链断裂致实体经济衰退
那里曾经是一个富人云集的豪宅——温州鹿城广场。其一楼大厅靠近电梯的墙上,进驻企业的标牌屈指可数,其中有两块企业的牌子刚刚被拆下,崭新的印痕清晰可见。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这是两起典型的借助公司担保贷款购买或出租的房源断供的案例。
温州楼市从2012年年初开始就一直在下跌,而鹿城广场的高价最高时超过12万一平方米,而今的价格在4万元一平方米左右,大幅缩水。在这轮经济危机冲击下,温州的房子出现断供的不在少数。除了上述鹿城广场外,还有曼哈顿、京都城、铂金家园等楼盘也是断供集中爆发地。《华夏时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和温州局部民间借贷风波的影响,温州实体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系统性风险,至今还未解除。
经济触底企稳?
“一些温州制造业企业,订单多了,确实有好转。”温州龙湾区某制造业负责人向磊告诉记者,整个温州的制造业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只是“跑路的老板少了”。
温州市一位官员对记者表示,温州第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增长了0.1个百分点,“增幅虽小,但意义很大。”浙江省11个地市,三季度GDP增速比上半年增幅提高的,只有温州。该官员还表示,当下,温州最大的事就是振兴实体经济。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10年,与浙江省其他地方制造业相比,温州的发展相对缓慢,仅限于皮鞋、服装、打火机等传统行业。他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官方监测的200多家温州高耗能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均为负,35家眼镜、打火机等出口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0%。
“很多温州老板现在不做实业,其企业只是其用来做其他资本性投资的平台。”周德文说,借“壳”融资的温州企业数不胜数。过去几十年,温州有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主要做出口加工的外单,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让这些企业遭遇寒流,此后温州经济步入下降通道。
截至10月份,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还在继续上升,创下28个月以来新高;10月份,温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连续26个月下跌;10月份,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加值有所放缓。
“在这种状况下,银行和企业应该同舟共济,一旦银行收紧了企业的贷款,就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得企业风险快速传递。”黄伟建称。自2011年下半年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后,温州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总体情况不是很好。
更严重的是,温州发生了资本脱离实业化问题,其表现为温州民间炒房团、炒煤团、炒棉团以及炒姜、炒大蒜等骤然增多。据初步统计,温州活跃在民间的资本约6000亿-8000亿元,而这些资本因宏观调控的加强,处于投资无门。
周德文认为,这导致相当多的企业倾向脱离制造业,而最典型的莫过于温州的柳市镇。柳市镇素有“低压电器之都”之称,现在70%的企业不再投资该产业,而是转移到外地炒房、炒地皮,不少资金流向“投资公司”、“担保公司”,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赚取利息差。
如此炒作资本,导致温州的实体经济衰退。“至今温州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很大。”周德文说。
楼市拖累经济
对温州经济冲击最大的可能还是楼市。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温州房价还处于继续盘跌阶段,新建住宅、新建商品住宅、二手房价格,各项指标均创最低。温州天浩置业总经理陈鸿对记者表示,温州房价从2012年年初开始就一直在下跌,至今还未止跌。
“房价下跌的后果很严重。”温州市光华法律服务所律师高豪军向记者证实,温州法院近日公开拍卖的房产以断供房居多,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开始,温州房子“断供”现象频发。“突如其来的涉房破产纠纷,让整个温州经济的颜面扫地。”高豪军说,过去5年温州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仅4件,但今年以来受理的破产清算案件就高达40件。
温州,这个曾是中国楼市的投资风向标,房价坚挺时不逊色于京沪深等一线城市,但如今温州市区房价腰折。在温州“铂金家园”销售中心的墙上,记者看到一套120平方米房源对应的房价不到2万元/平方米,这套房子价值240万元。据了解,在2011年,这套房售价高达5万元/平方米,首付三成,向银行按揭贷款420万元。
不过,温州房价腰折的多为被暴炒的“高档”楼盘,普通楼房房价还算正常。在走访龙湾区、瓯海区、鹿城区8家房产中介时,这些中介负责人均表示,其所在范围的普通楼盘几乎没有“断供”现象,房价与2010年调控前相比下降20%。
“温州楼市的深度调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陈鸿认为,其房市阵痛为中国房地产业敲响了警钟。“温州新推出的楼盘,售价在每平方米2万元上下,而这里一年前的房价在4万元左右。”瓯海区一中介负责人说,二手房的价格更低。10月份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普涨的情况下,仅有温州一城继续下降。
除楼市外,影响温州经济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据周德文估计,温州30多万家中小企业,20%的还处于半停工状况,实业不振是温州经济的主要问题,而善于在资本运作的黄伟建表示,那些担保链条上的温州企业,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自救还在继续
实体经济不好,政府出手了。自2012年以来,温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对实体经济展开自救。
温州最近出台了《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被称为中国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参与制定《条例》的周德文表示,为了有效防范非法集资,《条例》取消了借款超过48%的利率上限还规定公务员和金融从业人员不得参与民间借贷、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实行备案等。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确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对于这一切,当地的中小企业感到非常欣慰。”但周德文说,温州金改至今效果并不理想。
早在2009年,周德文就大声疾呼,警惕产业空心化趋势蔓延。“当时在温州出现大量资本逃离实业,大量的企业外流、外迁,甚至迁移到国外去。”周德文说,当时很多企业家从银行取得的资金去买房、买矿进行投资等。
随后在今年5月8日,温州专题研究振兴实体经济工作,鼓励企业转型发展。“内调结构,外加大投资。”周德文说,给外界印象深刻的是,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破万难”活动,深入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如今,他正在召集企业走向非洲投资,把温州的外贸企业做得更大。
自今年6月下旬以来,陈一新多次强调,要紧紧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稳扎稳打”搞好温州的经济。“要把过去高度重视房地产对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真正调整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上来,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不仅如此,7月4日至5日,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来温考察调研强调:温州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升民营经济,重振温州的实体经济。
除上述系列举措外,记者还从温州相关部门获悉,当前温州正在让企业卸下包袱,包括采取降低税费、减轻企业负担等,但效果同样还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