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安居梦”

热点南方日报2014-04-04 10:27:01
提要:父亲年轻时家里穷,当上水利工人后,单位宿舍就成为父亲的家。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最初的“家”只有一间房子,中间用一块布帘子隔开,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客厅,门口就是厨房,我在那里住了5年。后来单位建了新房,父亲分到一套砖瓦房,有一个大厅和两间房子,里面还有一个小天井连着厨房,厨房也分两小间,住起来很舒服。

父亲年轻时家里穷,当上水利工人后,单位宿舍就成为父亲的家。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最初的“家”只有一间房子,中间用一块布帘子隔开,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客厅,门口就是厨房,我在那里住了5年。后来单位建了新房,父亲分到一套砖瓦房,有一个大厅和两间房子,里面还有一个小天井连着厨房,厨房也分两小间,住起来很舒服。

买地盖房,一直是父亲的梦想。在我7岁那年,父亲用省吃俭用的钱买了100平方米地,准备盖房子,但只是垒了石基,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又匆匆将地贱卖。到了新单位,我们住的地方是旧房子。为此,父亲又花钱买了地,准备盖房。但那时工资低,父亲还是没有足够的钱把房子盖起来。

1992年,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为了改善生活,父亲承包了单位的鱼塘养鱼。承包单干,辛苦不言而喻,但在困难面前,父亲从不喊苦喊累。2000年,父亲终于攒够钱建起了三层楼房。那一年,父亲已经64岁。他终于用自己诚实劳动的成果,圆了自己的安居梦!

1999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顺德勒流工作。那时,我住在新球中学大晚分校的宿舍里。那里的条件比我小时候住的宿舍还差,是一间厨房改装的,连个厕所都没有。刚参加工作时,我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除了给家里一点,剩下的只够吃饭,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买房子。随着顺德教师待遇的改善和提高,2003年我加入了供楼的行列,搬出了大晚分校那间简陋的宿舍。那一年,我接父母到顺德过年,让他们圆了“城市人”的梦!

不久,顺德市政府为教师提供了住房公积金福利,减轻了我的供楼压力。2007年,我还清了10多万元房贷,告别“房奴”的日子。有了真正属于自己固定的“家”,更有心思和干劲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这几年,我取得了不少成绩:评为优秀班主任、出版了自己的图书作品……

高尔基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是的,有梦想,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