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经济如何打破招商引资困境

热点南方日报2014-04-04 11:51:58
提要:日前,东莞发布了《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年度纳税总额超亿元的运营楼宇,楼宇运营商最高可获奖励300万元。引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最高也能获得200万元的奖励。

日前,东莞发布了《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年度纳税总额超亿元的运营楼宇,楼宇运营商最高可获奖励300万元。引入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最高也能获得200万元的奖励。

政策一出,针对东莞发展楼宇经济的褒贬,以及奖励的门槛和落实,各方都有不同的解读。

客观地说,面对土地有限、产业空间匮乏的招商引资困境,东莞以积极的姿态提出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退劣进优、腾笼换鸟,引进更多为工业服务的支援性服务产业,从平面土地向立体楼宇要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这种着眼中长期的布局,颇具慧眼。

应该说,现有的政策仅是抛砖引玉,打开了一个口子,指出了一个方向。东莞的大企业数量不多,以东莞目前的产业结构,传统写字楼供大于求,如何在未来楼宇经济发展实践中有的放矢,梯度培育,确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

楼宇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所谓楼宇经济,就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是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2011年东莞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的分组讨论中就曾提出,“城市经济要量化到一座大厦能有多少税收。”他说,东莞目前寸土寸金,去拼生产线肯定不行,必须推进产业高级化,打造商圈除了总体规划,还要考虑楼宇经济。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不同场合也都提出过,东莞需要考虑发展楼宇经济,并要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袁宝成曾担任过深圳的副市长,在东莞上任以来,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借鉴深圳的发展经验以及规划理念。对于楼宇经济,深圳没有以全市的名义出台相关政策,但是以福田区的名义出台过。

根据可供查阅的统计资料,到2011年底,福田已培育年税收过亿元的楼宇63栋,“亿元楼”总税收达407亿元,是全区总税收的六成,其中一栋楼宇最高创税76亿元 ,相当于内地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总税收。在国内外经济吃紧的严峻形势下,深圳福田区的“楼宇经济”引起了东莞的侧目。

同深圳一样,东莞也一直遭受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活力不足、招商引资困难、土地总量不足等难题的困扰。

在东莞新商机——2013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东莞一改往年卖力吆喝“自己有多好”的例牌,以最实在的方式,清查并公开发布了信息全面、数量详实的全市可利用土地、厂房和楼宇情况,向企业推荐了统筹整合的7.7万亩土地,以及约450万平方米的空置厂房和66幢、167万平方米的空置楼宇。这种集中展示推介可利用土地、厂房和楼宇,为投资项目与可利用土地、厂房高效对接搭建平台的方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市场反应很活跃。

广深企业以及东莞自己的企业都有扩张发展的需求,而东莞恰恰有资源,这些资源在广深的成本又偏高,如此看来,东莞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以天安数码城园区的企业——深圳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其今年初从深圳搬来东莞,就是看上了东莞的区位、产业链配套和远低于深圳的土地成本和楼宇租赁成本。

引凤必先筑巢,发展楼宇经济是东莞经济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也是适应市场的顺势之举。

立体经济产业链和总部经济齐头并进

楼宇经济在东莞究竟是怎样一个逻辑?

这要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方面政府通过楼宇企业创造直接税收,来奖励楼宇运营者,力图打造东莞的“亿元楼”;另一方面,通过对新建和改造的高档商务建筑,进行早期招商定位、中期引入把关到后期调整的系统性引导,提升高档商务建筑的招商质量和税收贡献度,让“亿元楼”成为东莞现代服务产业的总部集聚和产业孵化基地。

高税收楼宇往往能通过龙头企业的吸引,把产业链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资本、技术、信息、知识、人才等生产力要素,在特定的空间集聚,形成业务互补的“共生”产业链条,往往得到“1+1>2”的效果。

因此,新出台的《关于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对于申报“奖励”的商务楼宇运营机构,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一是总部企业的招引。二者只需满足其一,就可拿到扶持资金,但这两个衡量标准,其实蕴含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所谓产业集聚效应,指的是所运营楼宇入驻企业用于创意产业、都市型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经营使用的面积不少于已使用建筑面积的2/3。

除了产业集聚效应,奖励也与总部经济相挂钩:运营机构新引进最近一年入评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国家民营500强的企业,或者总部或其投资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等,并且入驻经营达一年以上,可按引进一家最高50万元,引进多家最高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可见,此次出台的楼宇扶持政策就是要从“商业楼宇”打造立体经济产业链,包括从单个商业楼宇向总部经济的整合,并对商业楼宇的产业集群进行探索。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实现楼宇经济市场的优化,最终发展东莞最渴求的总部经济,形成优质的高税收楼宇。

制约楼宇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思维定势

优质楼宇里有优质企业,将对地方经济和财政产生更大的效益,而优质企业的引进和入驻又必须依靠优秀的楼宇运营机构来开展有效的招商引资和管理服务工作。楼宇运营机构作为商务楼宇的招商主体和承接主体,扮演着楼宇经济发展的重要及关键角色。

新出台的东莞楼宇经济帮扶政策,奖励的对象是运营商,而不是开发商。在东莞,一些由本地豪商巨贾建立的私人楼宇数量不少。而这些写字楼对进驻的群体来者不拒,靠低端的业态,是不能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支撑的。

奖励运营机构,刺激运营商花心思选商,让进驻楼宇的企业有一个质的提升,做到了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对优质企业的严控,还有一项措施,那就是纳税门槛,这遭受了很多质疑。

东莞目前优质大企业的基数太少,东城、南城和松山湖几个重点镇区,估计能达到纳税要求的楼宇不过四五个。

东莞市内资经济促进中心回应,出台这个政策,初衷就是用积极的姿态来引导楼宇经济的发展。

笔者认为,奖励是一种态度,奖励资源的调配也是动态的,要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事实上,市场不会为了奖励而特意去盖一栋楼,真正有能力获得奖励的企业,一定是楼宇经济中的栋梁,他们的标榜价值更体现在楼宇专业运营的智力经验和知识输出,以及为产业集聚作出的卓越贡献上。这也正是东莞发展楼宇经济最终想要看到的。

事实上,制约楼宇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困境。培育楼宇经济更需要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规划。东莞写字楼的竞争饱和度,相较东莞的产业结构,还是明显地供大于求。但是政策有了,如何在发展实践中智慧地调整、有的放矢、梯度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优势,值得在试行过程中进行实时评估。

统筹:李书龙 南方日报记者 王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