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仍处转型初期 保障房成发展突破点

热点新华网2014-04-04 11:53:05
提要:作为房地产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住宅产业化正越来越被行业重视,甚至有专家预言,产业化是未来房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已在中国有过15年发 展历程的住宅产业化,因遭遇高昂成本、产业链不成熟等多重阻力,目前还仅在发展初期。职能部门只能以保障房为契机,为住宅产业化寻求突破之路。

作为房地产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环,住宅产业化正越来越被行业重视,甚至有专家预言,产业化是未来房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已在中国有过15年发 展历程的住宅产业化,因遭遇高昂成本、产业链不成熟等多重阻力,目前还仅在发展初期。职能部门只能以保障房为契机,为住宅产业化寻求突破之路。

解析概念:

造房子犹如流水线上生产汽车

何为住宅产业化?顾名思义,就是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如楼梯、墙板、阳台、浴室等,在工厂大规模生产后运到施工现场,将构件像“搭积木”一样拼组建成整体住宅。有人形容,这样的造房方式犹如流水线上生产汽车。

住宅产业化又称建筑工业化,这种工业化生产,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优势,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1/3,同时,用工量也大大减少,施工现场无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

住宅产业化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早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广泛实践。日本是世界上率先在工厂里生产住宅的国家,现在的日本,工人们使用电脑控制着设备将预制部件吊装到指定位置,准确、迅速、便捷,每天可以完成一层建筑的施工,这其中还包括装修。

历史进程:

推进15年仍处发展初期

其实,中国对住宅工业化的探索已达15年,早在199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住宅中心)便已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全国有关住宅产业化方面的工作。

然而,15年过去了,与日本的国家级别标准相比,中国的程度远未达到普及阶段。执行方面,15年间也只有万科、新城地产等少数企业在艰难摸索。

资料可查,自2000年起,万科即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研究住宅产业化。其在深圳的工业化生产试验表明,工业化生产将施工时间缩短了一半,而且节约了80%的劳动力并大大缩短了项目的设计规划时间。

新城地产产业化以“长寿命高品质住宅”为核心,建立统一工业化标准化的企业联盟和产业链,通过研发园区的检验检测,逐步在项目实践中推广执行的新城地产产业化体系。通过这个产业化体系,以工业化为基础,有效的实现质量稳定和效率提升。

除此之外,能够在产业化进程中寻找捷径并突破的开发商寥寥无几。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徐盛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住宅产业化依旧处在“转型的初期阶段”。

徐盛发认为,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也可以很好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现在,建筑、工业、交通,被称为“三大能源消耗大户”,尤其是建筑耗能最为严重,数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6.7%,截至2011年底,城市固体生活垃圾中建筑垃圾总量约占40%,建筑物所贡献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的15%。

徐盛发表示,住宅产业化推进的好,建筑耗能便可降低,在节能减排上迈出一大步。

面临困境:

高昂成本、产业链不成熟

15年推进产业化进程,发展至今不能说颗粒无收,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所取得的成效确实并不明显。

为何产业化进程如此之慢?

据调查,当前,我国企业在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方面并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利益驱动,这成为困扰我国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最大阻力。

从会计成本上看,产业化在开始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前期投资较大,包括工厂的修建,一系列的调研和实验,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且效益不会短期内见效。

作为住宅产业化的领军者,万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住宅产业化成本造价太高。比如外墙反打施工工艺中固定面砖的橡胶网格和双面胶、保温材料、外墙接缝防水材料等,只得从日本以及其他国家进口。

万科一语中的的同时,也有相关研究数据作支撑。据了解,开发商采用住宅产业化每平方米的造价比传统方式高出350元至500元,一家开发商按一年3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计算,将会增加12亿元左右的开销。

除高额成本挡道,产业链不成熟也是住宅产业化的一大阻力。

万科在住宅产业化向全国大规模推广的过程中,就遭遇到了重重困难,例如上下游配套不足、技术工人缺乏、产品成本造价过高等因素。

业内专家表示:“住宅产业化适合于同时拥有水泥、建材、开发等业务,上下游产业链联系紧密的开发商,但目前大部分中国开发商只做开发,上下游打不通,开发商做住宅产业化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是,除了政府积极支持之外,大多数房企还是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