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超20万亿 业内称若楼市崩盘将爆债务危机
随着近期地方投资热潮再度掀起,市场上有关中国地方债务风险加剧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对此,中央政府近日明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地方债务总规模仍在安全区内,但各地偿债能力不一,需防范某些局部地区和具体项目出现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难统计
中国地方债务到底有多少?摆在桌面上的数字有3个。国家审计署2011年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10.7万亿元;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今年表示,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18万亿元;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最近透露,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超过20万亿元。
不同的数字说明地方债统计的难度。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标准来统计地方债务。同时,各地融资平台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很多资金的来源和数量无从知道,负债规模也就难以统计。正因为这部分藏在黑箱里的隐性债务是个未知数,更加剧了人们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担忧。
特别是近来地方政府换届完成,新任领导们继续举新债搞建设以拉动GDP增长,这一做法进一步加重了债务负担。
各地偿债能力不一
专家指出,相较于美国和日本的债务率,目前中国债务水平在国际惯例的临界点之下,在人均GDP安全边际之内。项怀诚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目前并不是非常危险。这是因为,第一,债务率本身不是特别高;第二,中国政府的债务基本上是内债;第三,政府债务总体上看还没有看到特别坏的、效率特别差的案例。
适当欠债不怕,关键看偿还能力。各地偿债能力虽无近忧,但有远虑。专家分析,从目前看,地方债务还在继续扩大,未来财政收入增长必须赶上债务增长速度,才能有效化解风险。然而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在减少,未来如何发展充满悬念。
还有一点令人担忧。据了解,大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抵押资产都是土地,这意味着地方政府未来能否如期还债与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好坏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债务风险将集中爆发。
据审计署统计,未来3年将有超过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届时各地能否都按时还债还不一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指出,各个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并不一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称,目前来看,债务规模总量仍在安全区,但需防范某些局部地区和具体项目出现的债务风险。
强化地方偿债主体意识
如何解决地方债务问题?专家表示,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消化旧债,遏制住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新制度,控制新债规模。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财政部正在部署关于政府债务规模的调查,将地方债分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分门别类,先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通过研究制定一些制度,给人家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对于消化旧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认为,要理顺市场机制,把当地经济搞活,通过经济效益的改善赢得未来还债的空间。云南省政府明确表态,及时补充偿债准备金,有效应对偿债压力。逐步建立债权债务人对账机制,改进完善地方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加快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政府债务风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微博]对本报记者建议说,应设立政府逾期债务清偿风险基金,为未来发生的债务风险做好准备。
对于控制新债规模,专家认为,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抑制投资过热来有效控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同时,要严格发债主体资格审查,规范发债程序,强化偿债责任等。
还有观点认为,举新债不能再用以前向银行借钱的老做法,可以通过债券市场对地方政府的融资形成市场约束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说,让地方政府自己作为债券发行人直接面对市场,使其在发行、管理、偿债等环节上均处于主体地位,在债务管理上拥有了更多自主权,同时要强化地方政府的偿债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