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称楼市调控手段将转向土地财政改革

热点扬子晚报2014-04-04 11:57:06
提要:“国五条”地方细则今年3月出台以来,除北京(楼盘)市以外,有关二手房交易个税按个人所得的20%征收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明确实施时间,因而一直处于“悬空”状态。

“国五条”地方细则今年3月出台以来,除北京(楼盘)市以外,有关二手房交易个税按个人所得的20%征收政策,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明确实施时间,因而一直处于“悬空”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房地产的调控难度很大,一方面不能放松现行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不解决股市等资本市场长期不景气的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的问题,恐怕难以厘清资本追逐利润所带来的楼市异化问题。

增税“言之凿凿”,地方“听之藐藐”

从3月底至今,北京、广州(楼盘)、深圳(楼盘)等35个城市发布了各自的实施细则。针对20%个税政策,除北京明确规定自4月1日起实施外, 绝大多数城市重申了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并未说明何时开始实施;合肥(楼盘)、南京(楼盘)、郑州(楼盘)等地则干脆连提也没有提及。

如今,有关增加个税的政策可谓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人人谓之有,实则未尝有。

“我们办理的二手房交易,没有征收过20%的个税,个税还是按照房屋总价的1%或2%征收。”有热点城市二手房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城市房地产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政策何时实施,“目前没有时间表”。

为何出现这一现象?据了解,一些城市房屋登记系统时间不长,存在不少“大龄房源”,诸如老公房、房改房等,核价难度很大;由于“阴阳合同”不同程度地存在,公平核价并不容易。此外,住房购买、装修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多项支出,若要准确界定“转让所得”,也有难度。

据分析,一些地方对个税政策带来的冲击力准备不足。今年3月,有的地方出现“离婚潮”,争议矛头直指增加个税政策。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些年房价早已翻番,增加个税政策一旦实施,杀伤力很大,对其影响要有充分的估计。

房价环比上升,“地王”再度回归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00%,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1个月环比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地王”再度回归。5月6日,广州白云同宝路土地的出让经历了近200轮争夺,成交的楼板价高达每平方米25597元,溢价率达到1145%。4月以来,厦门(楼盘)、长沙(楼盘)、天津(楼盘)等地都出现了高溢价地块。

“20%个税等政策"悬空",倒是给房企吃下一颗定心丸。”一知名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2010年至2012年,每年供地完成率均不到七成。国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15.08万公顷。供地计划能完成几成,尚待观察。

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认为,房价坚挺,“地王”回归,会增加政府调控的难度,但是,既定政策又不能走过场,还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可见政府调控面临着两难的处境。

撬动银根地根,建立“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分析,我国股市、基金等资本市场长期低迷,不能实现多数人的资本“保值增值”的愿望,加上土地财政的无可替代性因素,地方经营土地的冲动难以遏制,以至于楼市“保值增值”的作用明显,因而资金不断涌入这一市场。

今年3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财税改革要拿出方案,循序渐进。金融改革要在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推出新的举措。加快建立房地产稳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记者了解到,针对“长效机制”的相关调研正有序进行,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本届政府楼市调控的“关键一招”。

业内人士指出,建立房地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能只一味地限制房价及购房需求,而应该在加快土地供应、改革“土地财政”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认为,必须遏制楼市作为“投资品属性”的不断膨胀。

“与其试图撇清房价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不如采取切实可靠的行动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建立健康的资本市场、丰富人们投资渠道,来为楼市合理"减压"。”陈晟如是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