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百家争鸣

热点新华网房产频道2014-09-01 08:26:08

    ●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在京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行业企业领袖参会

    ●与会者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将更均衡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日前召开。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行业企业领袖以及媒体等500余人出席论坛。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在迎接一系列政策红利即将释放的同时,推进各种制度改革,警惕各类发展风险。在8月30日举行的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多位重量级嘉宾在演讲或发言中,反复提到的话题。

    2014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是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行业企业领袖以及媒体等500余人出席论坛。

    激发区域潜力需要制度创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发展相对缓慢却蕴含巨大潜力的京津冀经济圈,对于全社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在各界人士看来都意义重大。而激发其潜力最大化的释放,仍需要更多的制度创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森在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如果做得好,就是最大的体制创新、最大的结构调整和最大的经济转型。他建议,政策制定部门顶层设计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要坚持问题导向,从京津冀地区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和约束出发,解决矛盾问题。他同时建议,要坚持改革试点先行,要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进行重大的改革试点。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也认为,在改革方面,要由过去的局部的突破转到全面整体的推进,不仅是经济的改革,包括政治的改革,社会的改革,文化的改革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常态,而不是过去局部的突破的一种常态。

    警惕炒地、产业支撑乏力风险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还将面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以及多方面的均衡发展,而在此过程中针对有风险的预警,与会的各界人士也发表了各种观点。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京津冀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国研中心副主任韩俊就指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必须要有配套措施,必须合规合法,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收益真正地让农民共享,防止出现小官大贪。

    而针对前段时间热炒的京津冀合作过程中的房地产发展机遇,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指出,这恐怕是部分企业家一厢情愿,在竞争过程中,河北和天津还不具有绝对的优势,所谓的优势可能就是提供廉价的土地,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企业家不要过多地把焦点放到房地产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称,城市超前建设有助于聚集人口,但如果过度超前的话,没有产业的支撑,会给城市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风险。

    同时,在当天举行的“京津冀一体化中企业家的责任与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城新区的定位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地产的前景与机遇”三场论坛中,各界人士也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政府、区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方面,各抒己见。

    主办方致辞

    新京报社社长戴自更: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步入有效层面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人脉历史渊源深厚,按常理完全可以融合,过去十年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推动,京津冀的规划迟迟不能出台,规模名称叫什么,都不能定论,各省市的利益格局难以协调,这次通过中央的决策,京津冀找到了协同发展的基础,不仅解决北京、河北、天津发展矛盾问题需要,而且是优化社会布局和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目前,三地之间针对加快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市场一体化等多方面合作协议已经确定,也意味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已经步入了有效的层面。我们举办这个论坛就是想为领导、专家,各位职能部门的官员和企业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解读、商业机遇提供一个风向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达成广泛的共识,共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同时也为企业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实现财富的增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篇大文章,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必将推动并改变京津冀现有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政治格局和价值观念,我们为能够见证、参与这一历史进程深感荣幸,期待各位领导和嘉宾畅所欲言,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记者 李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