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价创新高 抛离工资升幅“九条街”

热点新华网2015-08-10 09:49:35

  业内相信,这主要是港府“辣招”令二手盘源萎缩,反令买家抢高楼价;预计即使下半年美国加息,相信亦只能拖慢而非扭转楼价的升势。

  香港楼价及租金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据差估署昨日公布,6月份楼价指数首度升破300点,按月升0.74%,半年累升8.05%,一年更升20.14%;其中新界区431方尺的上车盘楼价,一年癫升26.26%,抛离工资升幅“九条街”,令打工仔的“上车梦”更难圆。值得留意的是,楼价狂升的同时,二手交投却在低位徘徊,业内相信,这主要是港府“辣招”令二手盘源萎缩,反令买家抢高楼价;预计即使下半年美国加息,相信亦只能拖慢而非扭转楼价的升势。

  差估署数据显示,楼价指数自去年3月以来的15个月未曾跌过,仅在今年3月,由于金管局出招而令楼价止升,及至今年6月份最新报300.7点,历史性升破300点关口。各类型单位中,以实用面积431方尺以下的A类单位指数最高,报330.5点,按月升约0.8%,半年升8.72%,一年劲升21.87%。若以分区楼价升幅计,A类单位中,新界区的一年升幅达26.26%最夸张,九龙区升16.33%居次,港岛区升幅15.16%。

  连升16月新界租金年飙16%

  火仗风威,租金指数亦紧随楼价同创新高,指数连升16个月,6月份最新报173.5点,按月升0.5%,半年累升4.39%,一年累升10.3%。A类单位的租金升幅中,同样以新界区最高,一年劲升16.46%,九龙区则升4.33%,港岛区升幅12.24%。

  差估署又预测,全年本港新屋落成量为13,286伙,截至今年6月底止,全港落成量为5,070个单位,现时落成量占全年目标的38%。

  无独有偶,由业界编制的楼价指数亦破顶,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最新报146.07点,按周升0.41%;中原城市大型屋苑领先指数CCL Mass报147.91点,按周升0.34%,两项指数均创历史新高。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指出,两地股市波动第4周,资金明显转向楼市,刺激本港整体楼价连升3周,楼价短期升浪形成。

  另据美联楼价走势图显示,7月份以实用面积计算的平均尺价为10,804元,按月续升约0.5%。若以首7个月累计,楼价则录得约8.2%的升幅。不过楼价稳步之际,二手成交量却再度回软,美联物业首席分析师刘嘉辉坦言,此现象不健康。他指出,虽然过去两个月二手住宅成交量均逾4,000宗,但与畅旺市况仍有一段差距。

  “辣招”减盘源 急入市推高楼价

  刘嘉辉引述数据指,今年上半年二手成交宗数仅近2.4万宗水平,而自1997年以来,半年录得少于2.5万宗二手成交的时间,不少是发生在楼价下跌之时,如2000年、2002年等。而今年二手宗数成交疏落、同时楼价直升的现象,过往绝无仅有,主要是由于港府近年推出“辣招”令二手盘源大减,供应骤减下,每当有买家心急入市便会推高楼价。

  市场预期今年内美国会加息,而香港将紧随其步伐。刘嘉辉预计,假设加息25点子至50点子,相信其幅度仍不足以马上令楼价下跌,顶多是拖慢楼价的升势。

  楼价“插翼飞”VS 人工“龟速行”

  香港楼价及租金指数又创新高,新界上车盘的楼价升幅年达22%,远远抛离同期工资的升幅。本来随着社会经济增长,楼价随整体物价增长属合理现象,但当个人收入增幅远远被楼价抛离,市民置业便顿感吃力。翻查政府统计处资料,近10年个人月入中位数的提升,每年仅在200元至1,000元之间徘徊,每年变幅只是单位数百分比,但同期楼价升幅却数以倍数飙升。

  尺价累涨2.1倍 入息仅升四成

  据统计处最新公布,今年首季香港个人入息中位数为1.4万元(见图),较去年底升3.7%,较2004年低位比较升幅达四成。而据美联楼价走势图显示,本港最新平均每实用方尺售价达10,804元,按年升达16.9%,较2004年平均实尺售价3,458元劲飙2.1倍。

  综合两项数据计算,2004年的尺价占收入比重约36.4%,反观11年后的今天,则大幅提升至占77.2%,意味着一般人需付出近八成的月薪去负担一尺之地。值得留意的是,1997年楼市高峰期间,个人月入中位数为1万元,平均尺售约7,661元,尺价占收入比重高达76.6%,反映目前置业负担已追上当年的楼市“癫”峰。

  全球“最难顶” 楼价连“癫”5年

  事实上,香港“楼价之癫”早已“享誉全球”,美国顾问公司Demographia今年1月发布的调查显示,香港去年连续5年成为全球最难负担城市之首,楼价中位数是家庭入息中位数的17倍,即一家人须连续17年“不吃不喝”才能置业,是该调查11年历史中最高,打破2014年的报告中,同样由香港创下的14.9倍纪录,并大幅抛离加拿大温哥华及澳洲悉尼。

  另一方面,虽然该报告未有就内地其他城市进行同类调查,不过就有引述外国财经周刊《经济学人》的研究指出,深圳楼价入息比率达19.6倍,反映作为内地一线城市的供楼负担与香港不遑多让。不过有关研究选取深圳面积达1,076方尺的住宅物业,较本港所取样的484方尺为大,反映当地楼价中位数实际应远低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