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划片能否落地存疑 买学区房变数始增多

热点中国房地产报2016-01-06 09:23:35

   2015年年底,教育部推行“多校划片”政策,一时间引发了“学区房白买了”的大讨论。但对于这一政策的落实,业内人士认为不可能马上执行,学区房市场并未因此遇冷。

  “教育部所提‘多校划片’是一种政策导向,到各地落实有难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市西城区的张小姐近日将手里学区房出售了,虽是上世纪80年代老房子,却卖出10万元/平方米的价格。50多平方米面积,总价高达500万元,而且挂出去几天就卖掉了。张小姐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学区房热度会降温,不如趁政策落地前处理掉。”她随后在通州区买了一套130平方米大三居。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和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各地是否实行 态度不一

  “多校划片”最先得到地方政府回应的是上海。2015年12月28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表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同时也在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希望能办出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称:“新优质学校,我们准备‘十三五’期间达到200多家。在同一社区学区里,我们进行集团化办学,所有学校水平都一样,大家可以摇号选择学校。”

  教育部为缓解各城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问题,提出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确定24个重点城市所有县市区100%公办小学、90%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

  杭州一家中介门店店长叶伟玲表示,如果买了一套房子,好几个学区可以读的话,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余地更大。房东不会因为学区房把价格咬得很死,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执行政策有区别

  “教育部对‘多校划片’的导向需要在各地落实,而教育实行属地管理。各地方对于教育资源如何分配要结合当地教育资源的情况而制定相应政策。总体上说,各地方还是要区分户籍和非户籍人口,还是会根据户籍所在地学生优先入学。”赵秀池表示。

  据悉,2015年北京100%小学实现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对择校冲动强烈的区域,则采取“多校划片”的方式,西城区和石景山区甚至规定“有房家庭6年内只能协调1名儿童入学”,以期缓解“学区房”问题。

  赵秀池指出,大面积实行“多校划片”并不现实。“因为入学还是和户籍挂钩,而户籍终究是落在房子上。入学儿童从家到学校的两点一线,不能违背就近入学原则。‘多校划片’也不能舍近求远,因此离学校近的房子最终还是会成为学区房。”

  “学区房”的政策风险

  教育资源分配权在教育主管部门手里,把上好学校的砝码压在房子上,难免会存在政策风险。尤其在买期房时,开发商宣传的“学区房”概念,可能只是反映当时的现状。“学区房”并不是终身制,教育部门每年会根据学校与周边居民入住情况调整划片,政策也有变化可能。这可能会造成“学区房”投资的“失败”。

  北京一家开发商曾主打“学区房”,也引进了一所学校。然而学校引进后,因为是公立学校,需移交给教育部门分配。按教育部门划片规定,这个小区的居民并没有优先入学资格,从而引发业主维权风波,开发商也表示很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