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重走卖地救财政老路是饮鸩止渴

人物新民网2014-03-21 16:37:46
提要: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使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下,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

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使地方财政吃紧的窘境暴露无遗。这种情况下,多个地方政府开始在老路徘徊,在土地市场上动作频频(8月29日 人民网)。

近日,温州市政府大摆“地产宴席”,一次性推出52宗共计3220亩土地,供应力度前所未有;本月27日,杭州7宗地块低调出让,获得出让金总收入54亿元;北京9月将交易的地块达到23宗;石家庄将公开出让8宗土地使用权;武汉市今年最大规模的土地拍卖,共有36宗地集中推出;厦门市将公开出让17幅地块……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地方财政收入吃紧。随着经济持续下滑,前几个月地方财税收入呈现大幅度下滑状况,近四成省份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和房地产税收下滑最为厉害。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4342亿元,下降27.5%。 而在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土地出让金占到70%以上。土地出让金大幅度下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想而知。

这就迫使地方政府把遏制财政收入下滑的双眼又盯在了卖地上,也充分说明地方政府是土地财政、卖地财政的现状。然而,重走卖地救财政的老路完全是饮鸩止渴,是一条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地方政府大肆卖地倒地,从中谋取暴利;开发商重金高价买地囤地,最终的成本都是要打进房产里特别是住房价格之中的,这就大肆推高了房价,使得城市居民一房难求,大大影响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影响到了民生改善。

同时,一个圈地囤地、推高土地价格正在酿造巨大的金融风险。这种金融风险正在慢慢开始爆发,如果继续大肆囤地卖地无疑是在加速引爆这个巨大风险。地方政府养成土地财政、卖地救财政习惯后,就不会倒逼其通过实实在在发展实体经济增加税收、税源来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出现的恶果是,土地卖完后本地经济彻底颓废,民生陷入窘迫,而官员却拍屁股走人了。

必须遏制地方政府重燃卖地救财政的苗头。要正确理解城镇化的内涵。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快农村工业化的步伐,加大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力度实现城镇化。城镇化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而不是像现在揠苗助长,通过圈地卖地使农民农村被城镇化。

要从利益调整上遏制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首先,将卖地收入全部纳入到财政预算之中,取缔其任意支配权力。其次,大幅度压缩地方政府的卖地收益,提高失地农民在卖地收入中的比重。同时,调整分税制比重,适度给地方政府政府增加一些税源,包括考虑在全国范围内开征房产税等。

总之,一定还要收放并举、管疏结合,切断地方政府重走卖地财政的老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