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关注房价不如关注生活品质
随着“9·30”新政、“3·30”新政两轮政策发力,楼市出现了回暖迹象。近期,开发商推盘节奏明显加快。当然,每次利好政策后,就会吹来涨价的风。对于开发商而言,前期困境已久,地价一涨再涨,利润率一再下跌,想借着利好春风多谋划些利润,也能理解,但对于购房者而言,房子不是拿来套现的,“财富”的多寡,也都停留在数字上,变不成手里的现金,为此操心大可不必。
今后,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只会为提高生活品质买单,而不会为开发商虚高的利润买单了。
买不买不是看价格主要看需要
采访中发现,尽管二三线城市房产遇冷、楼市纷纷降价,对于许多刚性需求的购房者来说却是影响不大,房子该买还是会买;不着急买房的购买者则多采取观望态度,静观楼市风云。
有市民表示说,“9年前我买房子时2450元一平方米,现在想改善住房,房子已经涨到8000元一平方米左右,媒体天天喊房价要跌,我很犹豫,我到底要不要买?”
在郑州已有一套房的王先生,今年以来一直在关注楼市行情。多地出现楼盘抛售以后,王先生关于买二套房的想法有些动摇。王先生说,房价大幅度下跌应该仅限于地市项目,省会城市下降的空间不会太大。虽然这么说,但我买房是为了投资,现在关于房产降价的声音很大,还是不敢贸然买房。
自主创业的张先生去年以来就一直在关注写字楼和住宅的价格涨幅。王先生说:“楼市是涨是跌这个目前还不好说,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会和很多人一样先观望,不着急买居住用的房子。考虑到办公需要,买办公楼比较着急,所以不管房价涨不涨,都要买。其实现在的价格下行,应该还停留在‘挤水分’的水准上,商人们少赚点,为的是盘活资金,远远不是大出血赔本赚吆喝的程度——是不是真的会达到那种程度?二三线城市可能会出现大幅降价?未必。”
有专家就认为,购房者应该以淡定的姿态来看待房价的跌与涨。如果已经有了住房,而且是用来居住,那么房价的变化,几乎与己无关。房子不是拿来套现的,“财富”的多寡,也都停留在数字上,变不成手里的现金,为此操心大可不必。如果还没有住房,或者正准备购买住房,就更不用着急,是否入手购买,何时购买,建议根据个人经济条件和需要来决定。“经过十多年的‘学习’,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已经明白,房价的上涨只是经济上涨的一种结果呈现,涨幅与其说是土地升值带来的,不如说是经济增长预期带来的,可如今进入新常态的经济,已经宣告告别了超高增长时期。”
假如房价下跌你又能损失多少?
住房既是必需的生活资料,又被现代社会充作投资品,房产已成为市民最大的家庭资产。但是,作为投资品的房产,其价值已被虚拟化,房产缩水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实际利益受损。
对于拥有1套住房的家庭,很多居住水平已经到位,中短期内不会购房。对这些家庭而言,住房虽说是家庭最大的一笔财富,但住房的使用功能和使用价值仍然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对房价的涨跌并不是很关心,涨了,固然高兴,但只是心理慰藉,并不能兑现成现金;跌了,也不着急,数字财富,来去由之。
而对于2套以上的家庭来说,如果房价真的下跌,以前买房成本很低,房价的连年上涨,送他们进入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的行列,抹掉一些账面利润,应该不会大伤元气。至于这两年赚得盆满钵满的房产炒家,久战商场,终有失手之时,减去一些浮财,吐出一些暴利,理应是“兵家之常事”。真正可能亏掉本钱的其实少之又少,除非他们是在房价大涨以前从没买过房产,楼市飞涨时又在高位入市,购买了2套以上的住房而成为套牢一族。房产缩水缩掉的是虚高的增值。
盼望房价跌的大有人在,而盼望房价涨的也不在少数。古先生就表示,谁都不希望自己刚买了房子就掉价贬值,限购取消后,他买了两套小户型作为投资,目前这种情况,大涨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大跌,否则就亏大了。此外,近期已有一些地方出现老业主因为不满房价下调,以各种形式抗议楼盘突然降价的事情发生,全国各地因房价下跌而业主大闹售楼处的现象并不少见。
事实上,不论市场上楼盘价位如何调整,总是争议不断,房价涨,市场一片骂声;房价跌,还是骂声一片,看似涨也不行,跌也不行,颇为困顿。买了房的人无不盼望大涨,没买的无不盼望大跌,几乎很少看到有异常冷静的市民。其实房产也是商品,它也遵循着市场规律,所以消费者也要对房价的涨跌有理性的认识。对购房者来说,目前重要的不是计较暂时的涨跌,应更关注那些最符合实际价值的楼盘,切勿跟风,应该以需求为主,要清楚自己买房的目的是什么,理性购房才是明智之举。
过大的自宣未必能吸引住客户
这些年来,房企自宣都有个毛病,那就是夸张。房价涨的时候,喜欢跟着往上吹,煽风点火,好像今天不买,明天一间房都没了。房价降的时候,又喜欢渲染,“跳水”啊,“腰斩”啊,一个词比一个词邪乎。
对于此举,众多专家认为,“对于政府而言,放松房地产调控,固然有经济增速、就业率等多重考虑,但从长远看,高涨的房价已经严重影响到商业、办公、餐饮、物流等各个行业的活力,成交量可以活跃,但一旦房价再出现大幅上涨的苗头,为调结构的长远计,将来还会出台新的调控。”
专家提醒:刚需族入市,需要鼓励;投资者入市,可要慎重;安居房建设,却要保证质量。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