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进京:大拆大建为发展 郑州明天才美好

人物中原网2015-12-18 14:33:10

  12月1日,包括北京、郑州在内的30多个北方城市笼罩在雾霾之中,让人们再次把原因指向了城市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实际上大拆大建并不是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雾霾成因非常复杂。联想到前一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曝光郑州“短命”天桥、“短命”路,这个屡被诟病的现象实际也存在于很多城市,如武汉被称为“满城挖”、贵阳被称为“拆全城”等,这更多的是属于发展中的问题。

  我分析,主要存在五方面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太快,规划赶不上变化。以道路交通为例,数据显示,2011年郑州全市个人拥有车辆为103.3万辆,到2014年已攀升到了193.3万辆,也就是说,仅3年时间郑州市个人拥有车辆大幅增加了87.12%。虽然同期郑州城市道路新增57.2公里、增幅高达108.75%,但是道路面积增幅仅为64.52%,这还没算上各种公务车辆、公共交通车辆的增加。从人口数据来看,2011年郑州全市人口885.7万人,到2014年末达到937.8万人,3年时间净增52.1万人。这么多人在短期内带来的就医、教育、出行等问题,必然会集中反映到城市建设跟不上、规划一再改动等问题上面。

  二是郑州市前些年历史欠账太多,近些年发展过快造成相关配套未能及时跟上。比如一些地下管网建设当初规划时没有安装,也会造成后期一些路段“开膛破肚”。从国务院2010年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来看,要求到2020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45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内。但根据2014年省政府下发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文件,要求郑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到2020年达到700万左右。而根据郑州官方公布的可比数据看,2014年年底时,全市建成区面积就达到了412.7平方米公里,已超出国务院批复的到2020年时的城建用地规模。特别是随着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郑州作为河南省会城市的首位度,与周边省会城市相比,从2014年底的数据来看,仍然最低(见附表)。

  2014年底郑州及周边省会城市首位度对比

2014年底郑州及周边省会城市首位度对比

  注:以上数据来自各省、市政府2014年政府公报

  三是郑州城中村改造近几年较集中,拆迁改造不均衡。从2003年9月郑州市将城中村改造提上议程算起,市区228个城中村到2012年还有109个城中村没有改造,这些城中村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改造完毕。换句话说,从2003年到2012年近10年仅改造了119个,剩下的109个要在三年内改造完成。可以想见这几年郑州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力度难度之大,也就能够明白郑州市区这几年集中大拆大建的缘由了。但是,如果这些城中村不加快改造,对郑州而言将会错失新一轮发展机遇,以后拆迁改造的难度会更大。可以说,这是当前郑州城市发展的“阵痛期”。

  四是辩证看待城市大拆大建问题。建桥修路、交通拥堵、棚户区改造等造成的大拆大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对一些市民日常生活、工作、出行造成了影响,但也要看到这些大规模建设给城市面貌带来的重大变化。比如,2011年郑州市区新铺设城市排水管道108.2公里,2014年时该数字为215.5公里,二者对比,可以看到2014年施工量是2011年的1.99倍。再从地面上看,2011年郑州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0.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1%;2014年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12.2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2%。由此可以看出,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近年来都建设的非常快。

  五是房地产行业要积极支持郑州城市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房地产企业在安排就业、提供税收、人居质量提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并独有的贡献。2011年郑州城镇化率为64.8%,到了2014年已升至68.3%;2011年郑州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29.5平方米,2014年已升至52.1平方米。在城市地铁、京广快速路、陇海路高架桥、农业路高架桥等众多市政项目建设中,一些房地产企业顾全大局、牺牲自身利益、支持城市建设。未来,希望房地产企业一如既往响应政府号召,更大力度支持城市建设,在项目施工时配合政府更好更快的做好环境保护、道路通畅、管网建设等方面工作。

  当然,我们要看到,郑州城市建设也存在决策不够科学、考虑欠周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对当前郑州出现的大拆大建问题,建议要用长远眼光、辩证看待。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好事。省会郑州的各级领导们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把好事办好,虽然可能会受累受苦、找怨找骂,但一定要坚持住守得住,这样老百姓将来在郑州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一定会理解你、记住你、感恩你。

  成稿于12月1日夜《楼市气象》杂志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