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才:以沿线土地增值反哺轨道交通

人物中国经济网2016-09-09 09:58:20

  经济日报北京9月8日讯 记者林火灿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今天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研讨会上表示,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必须树立多赢协同效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沿线土地的增值,反哺轨道交通。

  目前,国家已批准43个城市建设规划、总里程8600公里,目前已通车里程3400公里,在建里程约3000公里,年度投资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投入运行的轨道交通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

  “最近很多城市正在调整修编规划,各地实际的建设规模可能比规划规模还有所扩大。”胡祖才说,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比较复杂,投资比较大,平均每公里大概要7亿元。按照规划测算,一年就要超过3000亿元。如果规模继续扩大,所需要的资金还要更多。由于目前我国筹资渠道和主体都比较单一,如何筹措资金来保障建设任务的完成已经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轨道交通具有公益性,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补贴,这也会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投融资机制创新势在必行,这也是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胡祖才说。近年来,许多地方结合实际,相互借鉴,在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投融资创新有效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土地资源,也包括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不仅产生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带来重要的社会效益。

  “我们要树立轨道交通发展可持续的理念,从全生命周期来推进多元化筹资。”胡祖才说,要树立多赢协同效应,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沿线土地的增值,以外溢效应来反哺轨道交通。过去很多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枢纽没有有效利用,价值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沿线的增值,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

  胡祖才表示,还要加大政策的创新力度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例如,在规划政策时,要和城镇化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统筹考虑,有机衔接;在完善土地政策方面,顺应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创新的需要,使二者配套协调。此外,税收、票价等政策也要进行创新,才能使投融资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创新投融资的具体方案,要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特别是用PPP模式,鼓励沿线综合开发,采取包括债券、证券化等多种模式,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