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超1/5人口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土地人民日报2014-04-04 15:39:08
提要:7月初的一天,微风送爽,上午10时,我们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莲山新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秦福义介绍,缺钱少地是个刚性的问题,唯有创新机制、形成模式,才能实现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7月初的一天,微风送爽,上午10时,我们来到了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莲山新居。坐落于城市繁华之中,小区奶黄色的楼群显得清爽干净。

49岁的柴秀洁正在小区2号楼5楼楼道里打扫卫生。她蹲下身,一点一点用抹布细心地擦拭着,不放弃每个角落。

"去年底,我和卧病在床的丈夫搬到这里,48平方米的房子,首付7万元,买到了产权的60%.拿钥匙那天,激动得想哭,总算有个自己的窝了!"

此前4年,柴秀洁曾搬过11次家。2012年春节,在新房里迎接新年,柴秀洁一家甭提多开心了,"多亏'按份共有'的好政策,我才有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按份共有"续接资金链,"以工代费"解决入住难

柴秀洁说的"按份共有"政策,是吉林省的首创。居民可先买下一部分房屋产权,入住后交政府那部分产权的租金,以后有钱再买,最终可拿到房子的产权。政府将回笼的资金全部投入新的廉租房建设,实现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从2008年开始,通过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吉林省扩大了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完善了廉租房退出机制,也满足了低收入家庭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拥有住房产权的愿望,增加了保障对象的财产性收入。截至2011年,全省新增廉租住房25.1万套,像柴秀洁家一样,不少城市低收入群众不仅住进了保障房,而且拥有了自己的房产。

"让承租户拿出一部分资金,按照他所拿出资金的份额和政府共同持有廉租住房,把资金'活化'起来,原来一年可建1万户可能会扩大到3万户、4万户。"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范强介绍。

柴秀洁现在负责小区内4栋楼的保洁工作,是小区的公益性岗位。为了让低收入家庭"住得起",吉林省以及各地市都陆续出台了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建后管理政策措施--按照每5000平方米不少于1人安排物业管理公益性岗位,由政府负担工资;引导物业企业优先聘用小区中的困难群众,"以工代费"解决入住难等问题。

商品房配建廉租房保障可持续发展

从莲山新区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吉林市船营区桃园路的新楼盘岚川景苑。33层高楼矗立在路边,主体刚刚封顶,颇为气派。楼盘广告也很现代--岚川景宛是全市难得的一处景观与品质兼容型住所,位于吉林市老区北极门的旧址,年内入住。然而,就是这个看起来时尚、高端的商品楼,当中有一部分是政府的廉租房。

"这类用做廉租房的50平方米小户型,占我们整个项目的5%,政府会以成本价买下。这个比例,企业是可以接受的。"楼盘的项目负责人韩寿刚说,"这5%的配建,我们企业也有几种模式可选择,可在承建的小区内建,也可另找地方异地建,还可以自己买廉租房给政府,或者交钱由政府代建。多种模式的选择也给了我们企业一个空间,挺合理的。"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秦福义介绍,缺钱少地是个刚性的问题,唯有创新机制、形成模式,才能实现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0多项政策探索覆盖建设体系

这几年,吉林省从实际出发,出台了50多项指导性强的政策文件,从资金、房源的筹集到建后分配、管理,形成了完善配套、覆盖城乡的政策体系。如探索实施了棚户区改造与廉租房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广了农村泥草房改造和新式农居建设双推进改造方式,建立了林场搬迁整合与生态还林相结合的林业棚户区改造模式,加快解决城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等。

这些从实际出发建立的保障房建设资金、土地筹集等运作模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建设、资金,到管理、分配各种制度的创新及政策的拉动,使得吉林这样一个财政实力偏弱的省份,在2006年至2011年的5年间,得以全面推进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林业棚户区、国有工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改造、廉租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国有垦区危房改造等8个方面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简称"八路安居"工程)。截至2011年,全省共建设改造保障房1.49亿平方米,全省超过1/5人口的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孟海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