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依法治权 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权力寻租

  财政部3月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土地出让收入征收管理不到位现象也依旧存在,一些地方存在少征、缓征、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收入行为。记者调查发现,少征、欠征或擅自减免的土地出让金动辄数百亿元。多地出现“土地出让金减多少、缓多久,全凭领导一句话”“楼盘都卖完了,土地出让金还欠着”等怪象。(《新华每日电讯》3月31日)

  梳理近年来土地领域的审计报告以及国家土地督察公告,土地出让金征收存在“黑洞”和欠账的问题,几乎次次上榜。近期一些地方官员的贪腐案,也多涉及土地交易中的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可见,治理土地出让金收入方面的“跑冒滴漏”“黑洞”,以及“楼卖完,土地出让金没给”等问题,实在耽误不起。土地出让金一旦成为某些人的“零花钱”,公众利益就会被严重蚕食,花在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廉租房建设上的钱,就会大打折扣。

  要治理土地出让金征收存在的“黑洞”和欠账问题,先要弄明白该问题的成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土地出让金一直是很多地方政府预算外的收入。即使部分地方的土地出让金占据了地方财政的“半壁江山”,仍没有列入公共财政预算。如此一来,土地出让金就变成了“监督外资金”,很容易沦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私房钱”,如何花、花在哪儿及是否“跑冒滴漏”,都是一本糊涂账。“土地出让金减多少、缓多久,全凭领导一句话”,“楼盘都卖完了,土地出让金还欠着”,也就不难理解了。

  另一重要成因在于,在现行土地征收与出让当中,很多地方领导干部的权力太大,缺乏制约。尤其是地方“一把手”,对地方土地出让事宜时有干预,被开发商的利益输送拉拢后,频频违规少征、缓征、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金,减多少、缓多久,全凭其一句话。比如前不久落马的仇和,其从政路线背后总有一浙江籍商人,紧随着仇和的仕途来扩张其土地开发版图。日前被公开审理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廖少华,也涉嫌插手土地出让金减免。当某些地方领导与开发商实现利益均沾,土地出让金征收规定便会成一纸空文。

  要治理土地出让金的“黑洞”和欠账问题,一要将土地出让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而不是管理粗放、封闭运行。土地出让金已成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是一次性预收了未来若干年的土地收益总和,如若“跑冒滴漏”或严重欠收,将为社会埋下巨大隐患。比如,对被征地者的补偿,许多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普遍采取法定标准的最低线,有的甚至低于法定标准,农民权益因此受到严重侵害,矛盾纠纷高发。土地出让金征收的随意也会诱发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蚕食耕地红线。

  另一方面,必须依法治权,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权力寻租。土地问题专家黄小虎指出,我国土地出让金征收乱象频出,然而违规现象的责任划分与追究却长期缺位,即使查出此类问题,大多仅被约谈和督促整改,被处理者多因其存在钱权交易等贪腐行为。违规成本如此低,地方怎不会任性而为?土地出让金收支中的失职渎职,都应予以问责,或降级降薪,甚至于罢官和追究法律责任。否则,占用耕地越多,地方或部门收益越大;而耕地保护越好,地方却越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