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学区房折射中国教育之殇!
近日,有关媒体爆料北京某4.4平米学区房竟卖出了135万的天价,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豪宅”不是为了居住,仅仅是为了孩子能够取得入学进门证。消息一经曝光,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11月10日齐鲁晚报)
建设4平米的房子本已奇怪,只能“蜗居”的房子有人买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然而,出135万元天价买下4平米房子的行为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倘若在4平米的前面加上“学区”二字,那么这一系列的“离奇”就显得似乎有那么点顺理成章。然而,面对如此高的“学区”房价,笔者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区房在各地房价接连下跌的大环境下,能够如此轻易的逆势上涨、且一房难求?
众所周知,自我国落实中小学生“就近入学”政策以来,“学区房”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专指重点学校附近对口招生区域内的房产。那么问题来了—重点学校掌握着教育的众多资源,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又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态,为了让孩子在重点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少家长争相出高价购买名校周边的房产。虽然教育改革的本意是缓解入学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直接造成了名校学区房的价格节节攀升,远远高于普通商品房的价格。而这种扭曲的“择校观”无疑会持续加重国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甚至会引发新的教育问题的发生。
其实,人们追逐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错,但是学区房价被一再哄抬的背后,凸显了国家教育资源分配的尴尬。明知是“坑”跳的“义无反顾”,这完全要“归功”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普通民众承受不起的高价也成了少数人的特权,天价学区房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教育之殇。
教育是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子孙后代,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工作,历来被看做是改善贫富现状、缩小社会差距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只有均衡配置国家教育资源,消除“名校”、“名师”现象,才能让教育回归其本身,才能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才能从本质上消除“学区”房价久高不下的病态现象。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