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社:“黄金时代”已远去 楼市健康需反思

要闻新华网2014-10-20 10:38:36

  本期《新华有约》嘉宾刘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她将围绕楼市健康,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公众释疑解惑,为楼市把脉下药。

  刘社从事了近三十年的房地产教学与研究,桃李遍天下。她既是楼市观察员,又是“楼市中医”,既研究市场,又关注民生。

  她一直为郑州的规划和发展建言献策,对城市建设和楼市动态的见解独到、丰满、客观。正如她所言:“研究这个行业,必须跳出去,站在更高处,才能看得更远,对它看得更清楚。”

  对于郑州楼市的未来发展,刘社表示:“楼市经历了黄金十年,但也饱受阵痛,那个时代已远去,要想楼市健康可持续,各方都要反思。”

  积压多年的住房渴望  造就房价“野马”

  刘社首先对郑州楼市做了历史回顾,2003年以前,郑州经济适用房是主流,商品房是非主流,郑州北环附近的中方园、文雅小区,就是那时候建的经适房小区。那时候人们的投资性购房意识不强,经济适用房房价在千元以内,人们是需要了才买,少有把房子作为财富增值的理念。从2003年起,居民的思维开始发生转变,从热衷经适房,转变为关注购买商品房,至2004年,郑州房价开始起飞,商品房年增幅超过13%。

  短短一年,房价上涨远超居民收入增幅,当时很多人在观望,因为看不透。出乎很多人意料,这一涨,就是11年,房价犹如脱缰之野马,一路狂奔,当前郑州市区的房价已是2004年的3.5倍,房子成了很多工薪阶层可望不可及的梦,也圆了很多炒房人的发财梦。期间,政府几乎每年都会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从早期的“国六条”、新旧“国八条”,到2011年的“国五条”,限购、限贷、限价、问责制度、年度目标调控制度等等,政策可谓一年比一年严厉,但却遭遇尴尬:楼市表现出巨大的“抗药性”,买房者越来越迷茫。

  刘社回顾完楼市发展的这段历史,随之深刻剖析了楼市单边上涨的原因。

  她认为,2004年全国房价开始起飞,11年来,近乎一发不可收拾,有其深层历史原因。自1949年至1998年,中国人积压了近50年的住房渴望,引发了楼市初期长达十余年的需求“井喷”,这是中国独特国情和历史催生的楼市繁荣:需求强劲,一房难求。

  “20多年前都是单位分房,很多都是一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极不方便。我们那时候很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厨房,不再使用公共卫生间。那时人们眼中所谓的好房子,就是大房子。之前的几十年,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而几十年积累的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了中国楼市长达十二年的单边上涨”刘社如是解释。

  城市规划升级 楼市预期调高

  刘社指出了房地产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到2004年,积压了几十年的需求开始释放,房价开始上涨;第二阶段,2005到2007年,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强劲释放的同时,全国炒房之风盛行,楼市从繁荣到癫狂,“全民”开始炒房,引发投机市场的出现,导致政府强力调控房价;第三阶段,在 2008年第四季度,为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国内经济下滑,政府开始力挺楼市,4万个亿的政府投资,导致2009年和2010年楼市的再一轮大涨;第四阶段,2011年,政府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组合拳,但执行不到一年,为了提振国内经济,调控政策无疾而终,2012年下半年至今,房价一直震荡上行,目前仍在高位横盘,但交易量出现了下滑,库存量迅速增大,楼市下行压力增加。

  刘社指出,伴随着房地产开发量的迅猛增长,人们对住房的基本需求已大部分得到满足,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的不断升级,人们对郑州房价的预期值可能也就到顶了,但是通过城市规划升级,让大家看到了郑州未来的发展前景,对楼市又升起了新的期望。

  刘社认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航空港区、郑上新区等一篮子规划的出台,拉大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框架,大型建设项目的接连落地,带动了郑州市区居住人口的增长,进而带动了郑州房价的不断上涨, “郑东新区就是一个示范,12年前的沙窝地,现在变成了寸土寸金的CBD。错失了郑东新区的投资机会,不能再错过新规划中的投资机会,新的城市规划让人们又看到了房子升值的曙光。”刘社如是说。

  就业岗位前景如何 决定楼市未来潜力

  据刘社分析,从十年前郑州市区每年房子供应量300~500万平方米,到现在每年供应量1400多万平方米,年销售量突破1000万平方米。需求似乎依然强劲,但购房者的组成结构却在悄然转变。

  郑州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前九个月,市区商品住宅销量下降3.18%,价格每平方米累计上涨996元。市场的反映是:一方面是需求强劲,房价上涨;另一方面是商品住宅越来越难卖,库存量增加到608.1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为8.4个月。

  针对此种情形,刘社指出,在当前的政策与经济形势下,今后的郑州楼市,购房主体应是刚需,另一部分是改善型需求,投资需求部分占比很少。刘社强调,刚需有个特点:对房价非常敏感。而现在房价太高了,有需求,却买不起,就无法形成有效需求。近期政府虽相继取消了限购,松绑房贷,降低交易环节税收,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但预计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政策的时效也不会太长。因为放宽限贷政策释放出的主要是改善性需求,对当前的房价,刚需购房者根本承受不起,投资性需求也不会大批进场,加上各大银行实际放贷的优惠幅度有限,所以,对政府近期的救市政策不能盲目乐观。

  “郑州未来的楼市主要靠刚需支撑,而刚需多是中低收入阶层,要维持楼市持续发展,房价就不能上涨过快。目前郑州楼市的开发量已经很大,而原有的市民和打工者的需求已释放殆尽,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新的大量需求,方能维系当前的市场。这些新的需求从哪里来呢?要靠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等项目发力来支撑楼市了。”刘社指出了发展前景。只有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市的新居民才能产生,楼市的供求均衡才能维持下去。

  但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无限制地扩张,都有一个资源禀赋约束下的适度规模,城市化也有一个终结期。所以,房地产开放总量和房价长期以两位数的增幅上涨,是不现实的。

  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 开发商要依市场需求造房子

  当记者问及什么是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刘社认为,供求平衡,结构合理,房价合理、稳定的市场,即为健康的市场。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有人说近期市场的调整会导致崩盘,过于悲观了。目前在大部分城市,楼市风险仍在政府可控范围之内。

  政府未来应大力提振实体经济,扶植科技创新产业,不能再过分依赖房地产经济,要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房地产调整“软着陆”,才能实现楼市的健康发展。

  任何一个城市,必须有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且薪酬逐年增加,楼市的刚需才能培育出来。而今天的刚需,就是十年后的改善性需求者。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是楼市健康的需求者。

  当前的楼市已步入转型期,而开发商如何转型?有的准备“金盆洗手”不干了;有的依然在坚守。凡是打算坚守在这个行业的开发商,必须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扑下身子,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创新了。要认真研究不同阶层人群的消费心理,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要能把握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以优良的建筑和项目满足人们的最新需求,比如养老住宅、绿色住宅、休闲住宅等等,因为人们对住宅的改善性需求是无止境的,何愁这个市场没需求?如此,政府也会有平稳的税收增长。只要遵循市场规律,别说“白银十年”,就是未来二十年或更远,这个市场也会很好地走下去。

  刘社指出,租房市场也影响着楼市健康。她认为,租赁房市场如果租金上涨太快,租房客的负担过重,城市就缺乏吸引力,他们会选择离开这个城市,楼市也就少了源头活水。刘社再次强调,楼市经历了黄金十年,但也饱受阵痛,那个时代已经远去,要想楼市健康可持续,各方都需要反思,开发商更要转型。她也希望媒体能做好相关舆论引导。(新华房产记者 刘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