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倍增计划抢占制高点

要闻大河报2015-08-12 08:41:23

  省会郑州担负着自身发展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责任。面对新的历史机遇,郑州该如何通过航空港建设、郑欧班列的物流建设,加快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如何通过加快工业创新、吸纳高科技人才、来抢占郑州城市发展的制高点,从而给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提供坚强支撑?那就是城市发展的倍增计划。所谓倍增,就是一个行业或者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实现持续增长。

  创业倍增:3年后创业规模翻倍

  近日,郑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六大工程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大力发展包括互联网创业平台、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到2018年,实现创业空间规模达到1000万平方米,比2014年增加一倍。加强创业功能提升,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加快集聚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形成人才与科技相互助益、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企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集聚高端创业人才,全面完成“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工作目标,打造中西部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业标杆。

  鼓励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允许驻郑高校院所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或进行有利于本职工作的兼职活动。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鼓励驻郑高校建立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允许将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和自主创业等成效折算为学分。

  郑州市将通过六大工程的实施,力争到2018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多层次创业服务平台,郑州市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功能完善、高效运转,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郑州市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200家,载体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郑州市服务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机构达到100家,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3000家;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小微企业,并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每年新创科技型企业超过1000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10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00亿元;到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中部领先、示范带动的创业支撑体系。

  交通倍增:米字形高铁为中原经济区装上倍增器

  6月26日,郑焦铁路开通,作为未来郑太高铁的一部分,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铁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郑徐铁路,是郑州米字形高铁的重要“一横”,它将把郑州与中国目前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通过高铁连接起来。京广高铁作为“一竖”,分别连着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区,让郑州直通三个国内一线城市:北京、广州、深圳。郑万高铁这一“米”字的“下撇”,抹平了阻隔在郑州与重庆之间的山山水水。而“米”字的“上撇”,郑济高铁也已经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作为“米”字的“捺”,郑合高铁备受期待。作为“米”字的“点”,郑太高铁的郑州至焦作段已经开通运营,焦作至太原段也正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随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的建成,届时原本不通高铁的南阳、平顶山、濮阳将通上高铁,从郑州到周边所有省会城市:西安、武汉、石家庄、合肥、太原、济南、重庆等,将以高铁网络联通。可以讲,米字形高铁建成之日,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枢纽中心将使郑州在全国高速铁路网络中占据极为关键的网络中心位置。

  随着“米”字形高铁网络和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的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内部整合力、吸纳能力、外向辐射力将空前提升,区域内生产要素、资源整合、大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换的速度和质量将呈几何率增长。“米”字形高铁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引擎装上倍增器。

  工业倍增:得益于创新驱动

  早在2011年,郑州市就出台工业经济三年倍增五年超越工作方案:一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全国新型工业化强市。二是加快七大工业主导行业发展,着力培育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2个五千亿级产业,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品牌服装及家居等千亿级产业。三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工业主导产业。四是实施十项推进工程,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五是强化土地、资金、人才、规划、服务五项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奖惩机制,强化推进实施。根据该方案,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

  7月20日,从郑州市统计局传出消息,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01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年度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好于全省。1~5月份,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高于全省3.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6.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6.7个百分点。

  成绩的取得,与郑州实施开放创新驱动战略有着直接关系。新常态语境下,创新也是生产力。郑州很早就把开放创新双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战略,相继出台一系列符合郑州实际的政策意见,包括实施“六大工程”等,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在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郑州就于154个城市(不含直辖市)中位居第11位,由此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航空与郑欧班列:郑州枢纽地位日益稳固

  今年7月18日是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开行两周年。两年来,郑欧班列已经实现去程每周2班,回程每周2班的常态化运行,累计开行169班,总累计货值8.34亿美元,货重7.43万吨,货运总量和满载率、境内集货辐射地域、境外分拨范围等持续稳居中欧班列首位。

  省委书记郭庚茂率团访问波兰、卢森堡、塔吉克斯坦,标志着河南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到又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作为连接河南与“一带一路”的一条重要物流通道,郑欧班列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持续奠定郑欧班列在全国的领先主导地位,全面提升市场化能力,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将不断提升开行频次、时间、线路、目的地等,力争到今年年底累计开行250班,不断提升河南在“一带一路”上的物流通道枢纽地位。未来,郑州国际陆港将与郑州航空港一体联动,郑欧班列将与卢货航“连天接地”,打造河南内陆对外开放型平台和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务院将郑州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国际化陆港城市,日前大枢纽建设全面推进,机场二期主体工程提前封顶,外围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机场客运量达到15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7万吨,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大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手机产量突破1.4亿部,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菜鸟骨干网、友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入驻建设;中部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运营;成功举办首届郑州航展,穆尼飞机“郑州一号”下线交付,我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生产通航认证飞机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