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双城生活

聚焦中原网2014-11-22 23:08:27

  双城生活便是我的生活之道

  “19分钟”的郑开轻轨,让郑州和开封不再是两个城市的概念,而变成一个横跨的都市区,两城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我基本是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好在工作性质相对灵活,时间上还不是特别严格。即便如此,奔波了这么久,也确实觉得有些累。听说轻轨年底有望正式开通,到了那时,从郑州到开封仅需20分钟左右,远比现在的郑开公交、铁路节省时间。”去年刚在开封买了房,依旧奔波于郑州的陈宝强告诉记者,待郑汴轻轨开通后,他就打算“弃车”了。

  而从融城的角度来说,“19分钟”让郑州和开封不再是两个城市的概念,而变成一个横跨的都市区,两城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城市间的交通变为城市内的通勤交通,实现高速铁路的公交化运营。

  “双城摇摆” 将成一种生活方式

  早在2006年郑开大道开通时,郑开之间已经出现“双城族”,但多属于“周末家庭”,那时的“双城生活”是被工作生活等各种客观条件裹挟着,多少夹杂着无奈和离别之苦。

  如今,早有精明之人认为“双城生活”将成趋势,早早地在开封西区购房置业。他们认为,城际铁路的开通将结束“周末家庭”,使得“双城族”过上“在度假和工作之间摇摆”的生活。

  “就像地铁一样,交通的完善也需要时间。”网友雪慧VV告诉记者,“今年即将开通的轻轨只是第一期,等到两地真正实现了交通同城,到那时,我就真不需要开车了,不但节省了时间,省了油钱,还给环保作了贡献。”

  据了解,除了一期5个站点外,郑开城际铁路还预留了中医学院、白沙、刘集、雁鸣湖、官渡、汴河堤、汴西、马家河、开封等9个车站。

  “郑开‘双城族’将越来越庞大,‘双城生活’将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副教授元媛长期关注“郑汴融城”,她认为,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两城往来更加便捷,拉近了两城居民的心理距离,建立了一条反向扩散的通道,大量的人员资金将向开封流动。

  河南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赵威也认为,郑州东区与汴西新区商品房价格的差异,以及开封丰厚的人文景观,较低的消费水平,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小吃等,会吸引大批的郑州工薪阶层来汴居住,分流一部分郑州市的人口,这与郑汴一体化,城市功能区分工是相符的。而同时,城际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郑汴之间的通达时间,将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双城生活”。

  进入城铁时代 对楼市影响循序渐进

  继一年前郑汴成功实现升位并网,郑汴一体化“五同城一共享”的进程一直都在加速,电信同城、金融同城、交通同城、产业同城、生态同城和文化教育等,正在或即将实现资源共享,必将促进信息、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在两市之间的优化配置,降低两地经济运行成本。

  根据郑州市规划,在交通对接方面,要加快郑汴物流通道、S314等道路建设,推进郑州外环道路东延与开封连接,尽快形成郑开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体系。

  从融城的角度来说,“19分钟”让郑州和开封不再是两个城市的概念,而变成一个横跨的都市区,两城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城市间的交通变为城市内的通勤交通,实现高速铁路的公交化运营。

  根据规划,我省还将在洛阳、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建设城际铁路。全部建成通车后,郑州至中原城市群周边城市、景区旅程都在半小时左右。郑开城铁的开通,标志着河南进入城铁时代,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也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光明曾公开表示,以郑州为中心的城际铁路圈形成后,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经济一体化也会更加明显,也将会对周边城市的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业甚至市民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郑州现在人口是900万。郑州向东发展,开封向西发展,两地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这样,到2050年可以形成一个大的郑汴都市区,人口超过2000万,包括郑州、开封以及郑州周边县市,在全国都有相当的规模。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郑州才可以有首位度,有吸引力。”业内人士如是分析。

  郑开城际铁路即将开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利于开封市及沿线经济的发展,对楼市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对此,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刘社进一步分析:“交通仅是影响要素之一,当各种设施如医疗、教育、商业等配套完善后,可以形成整体商业圈,轻轨的开通对楼市的影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