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进入“野蛮”裁员期
“我已经找到新工作了,不是地产行业,这一次想踏踏实实学几年东西。至少现阶段再进入地产行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1月23日,一位毕业于某211高校、自称刚妥协于泰禾集团“变相裁员协议”的张姓“禾苗生”,语气无奈地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11月19日,有消息称,闽系房企泰禾集团再次爆发大规模人员调整事件,目标主体为规模在400人左右的2018届“禾苗生”,已有100多人被约谈,约谈内容为2018届的“禾苗生”部分转为社招或营销,部分被裁员。
有意思的是,2017年底,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8年,泰禾将力争迈入2000亿时代。
据了解,“禾苗生”是泰禾人力资源的三级人才培训体系之一。
“之前被裁的‘禾苗生’只是极少数,且是因为一年之后考核不合格。但这次的裁员没有考核,只凭学历和人力资源部打的绩效来决定。我的学历和绩效都通过了,但对公司无法履行承诺的行为很失望,还不如接受赔偿重新开始。”上述张姓“禾苗生”对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当初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就承诺“禾苗生”有一年保护期,即可不用参与绩效考核。现在以学历及绩效说事,也只是泰禾缩减人力成本的一个理由而已。
该名张姓“禾苗生”告诉记者,泰禾计划在12月再裁撤与11月同比例的“禾苗生”,两个月累计裁员比例约为50%-60%,裁员总人数预计超过200人。
人才积累匮乏
这并非是泰禾第一次陷入规模性裁员的传闻。
7月中下旬,泰禾被指裁员总体比例达30%,涉及北京、上海等区域,裁员规模大概为二三百人。
彼时,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应称:“30%的裁员比例不实,我们是‘换员’不是‘裁员’。”
该名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实现人才结构升级,今年以来,泰禾正在启动一项涵盖全集团各业务板块一流人才引进的“千人计划”,这一计划涵盖全集团各板块、各条线,211、985院校毕业是人才引进的基本条件。
基层业务条线进行人员“大换血”的同时,泰禾高管团队的组织架构也处于震荡之中。2018年,包括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在内的多位高管先后离职。
一位接近泰禾人力资源部高层的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泰禾此波裁员及离职潮维度之广、范围之大、时间之长,主要缘于其前期发展过猛过快,对人才战略以及公司的发展方向均缺乏思考。
“2017年及2018年初,泰禾人力透露,公司招了一堆人却根本不知道怎么用,那时我就猜到泰禾随后的人员组织架构会出现大幅调整。”上述接近泰禾人力资源部高层的人士称。
此前,《国际金融报》记者独家获悉,于7月初正式入职泰禾集团的昔日K11“七年老将”陈健豪,在负责商业运营板块短短4个月后便闪电离职,主要原因便是泰禾商业板块混乱,人员换防频繁,业务难以开展。
“我觉得泰禾一直都像一个野蛮生长的公司,来不及定位和确立发展方向就又变了。”一位第三方人力机构的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受制于业绩对赌
处于大规模裁员行动中的房企并不止泰禾一家。
11月6日,一张微信截图曝出,“华夏京南集团500多人以及华夏小镇集团400多人全部遭到裁员。”华夏幸福三天裁员上千人的消息在地产圈内不胫而走。
两天后,又有消息称,华夏幸福重庆事业部被撤销。
对此,华夏幸福有关方面否认了裁员一说,称只是对区域及业务构架进行调整。
然而,一位华夏幸福事业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不仅是产业小镇业务被砍,产业新城中的新城业务也被全部砍掉。业务被砍后,相应的人员便是直接被裁减。据我所知,新城业务只留下各区域的相关负责人,约80人。”
据华夏幸福内部人员称,产业新城分为产业和新城两个部分,新城业务为公司现金流的主要来源之一,盈利模式为售卖房地产住宅开发项目。
产业小镇则是华夏幸福于2016年响应号召开辟的新业务。
华夏幸福有关方面解释称,产业小镇产品与产业新城产品在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上类似,工作内容也基本相同,所以难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将产业小镇集团并入产业新城集团,同时相关人员和资源也一并合并。
但这在上述华夏幸福事业部总经理看来,显然是华夏幸福为了掩盖要完成与平安之间业绩对赌承诺而不得已缩减人员成本的一种说辞。
7月10日,华夏幸福公告称,控股股东华夏控股作价137.7亿元向平安资管转让5.82亿股公司股份。交易双方设定了利润补偿约定,华夏幸福承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4.15亿元、144.88亿元和180.01亿元。
“产业新城业务模式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产业这块前期资金投入大、后期回流慢,只能通过新城板块卖房回笼现金流,现在又有了与平安之间业绩对赌的压力。利润从哪里来?除了开源,还有节流,人员成本便是一块。”上述华夏幸福事业部总经理称。
不过,华夏幸福有关方面仍称,公司内部结构调整为既定战略,与平安集团无关。
凛冬之下
包括泰禾与华夏幸福在内,合约销售额排名前20的房企中,至少已有7家房企明确提出通过裁员、优化员工结构或是调整岗位、提高考核门槛等方式来实现“瘦身”。
11月12日至11月16日,融信中国、正荣地产、旭辉集团、俊发集团相继出现高管离职的消息。一周之内4家房企高管离职,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楼市拐点已至。
有业内人士指出,裁员犹如减肥,前提一定是公司发展过度臃肿,所以在临界点时才不得不施行瘦身计划。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看来,房企过快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前期囤地成本过低。其称,开发商囤地行为因为过去立法不完善,监管不到位而野蛮生长,现在已经到了需要严加整治的时刻。
那么,在此番地产行业动荡周期之下,真正的牺牲者会是谁?
上海市银星律师事务所刘婉律师称,以泰禾此次管培生裁减事件为例,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该批“禾苗生”自入职之日起即和泰禾建立了劳动关系,试用期结束,符合试用期考核标准的“禾苗生”应当予以转正,并保留原岗位或原定岗位。
“但泰禾向部分‘禾苗生’发送了岗位调整的意见征求函,征求函给予了劳动者选择的权利,此举并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除非泰禾对该部分员工直接解聘或强制性调岗,才属于实施了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刘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行业环境在上、法律条款在前,一位“禾苗生”只能写下:“资金紧张的风吹来,我相信你会渡过难关;裁员的风吹来,我理解你有你的难处;但那个口口声声说要让我变成参天大树的你,不仅把我连根拔拔起,还要被打上不合格的标签,我又该何去何从呢?”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