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投资不宜喧宾夺主
日前,一则有意思的新闻引发市场的关注。*ST宁通B和云赛智联两家公司先后发布公告,都是宣布出售房产带来收益的消息。
其中,*ST宁通B挂牌转让12年前购置的两套房产,原值214.71万元,按照现在的评估值已达到2272.62万元,扣除已计提折旧84.97万元后,增值额达到2142.88万元,增值率达到1651.67%。
云赛智联则可通过卖房获得收入(含税)约5.04亿元人民币,扣除账面成本、因交易发生的期间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确认可实现转让收益约1.86亿元。
通过卖房,*ST宁通B成功保住了A股的“壳”,而今年上半年,云赛智联实现净利润7073.73万元,尚不及卖房收益的一半。
其实,*ST宁通B和云赛智联两家公司的行为只是A股的冰山一角,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产,合计达到5951亿元。而这些热衷于投资房地产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不少“隐形”房产大佬其实是金融企业,例如,二季度末,中国平安投资性房产达到334.29亿元,中国太保这一数字高达62.53亿元,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也都有数十亿元的房地产投资。在银行中,也不乏房地产隐形大佬,中国银行是上市银行中房地产投资数量较大的,超过220亿元,此外,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均在房地产投资领域有所涉足。
其实,投资房地产也是公司财务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散风险,平滑经济周期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有时候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银行保险一般都有相当数量的员工,自然有办公地点的需求,而房价上涨、房租上涨的趋势给银行的固定资产成本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自己有一部分自有房产,则可以降低房价上涨带来的成本提高。另外,银行还有自己的特殊性,银行放贷款,很多企业的抵押物就是房产,因此有些开发企业违约形成不良资产,银行就会纳入自己名下处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产配置的需求决定保险公司必须有房地产方面的配置,从而保证资产保值增值,让投资者实现收益。
然而,房地产投资再重要,也不能作为主业。回归到*ST宁通B的状况,一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为了保壳,不惜出售房产,这其实并不合理。连续三年亏损,可见公司经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退市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而通过出售公司资产来保壳并没有改变公司的基本面貌,它的经营业务实际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可以说,这家公司还不如保留房产,至少固定资产的收益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会增加,而公司运营的问题并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投资房地产无可厚非,但是监管部门应当更多关注公司到底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实业上还是资本游戏上,对于依靠卖房、卖子公司股权等行为来保壳的公司,监管部门应当有所制约,如果公司的扭亏为盈仅仅是依靠这种手段来实现的,应当对其进行特殊处置,从而遏制资本市场投机炒作的风气,使得公司能够专注于主业,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京华时报记者马文婷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