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房企拿地意愿降至冰点 开发商信心不足

企业深圳商报2014-08-06 08:59:58

  7月底,北京、上海等地曾经热门的土地出现流拍现象。1月至7月,土地成交量呈明显下滑趋势。来自亿翰智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8日,16家标杆上市房企购地金额为2202.09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购地金额的35.9%,同比下降20%,且环比逐月下滑,可见房企对新增土地储备的态度逐渐谨慎。

  综合开发研究院宋丁、亿翰智库张化东等业内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房企信心不足、拿地意愿低迷,但仍对商业地块抱有热情,行业结构面临调整。

  多地出现“热地”流拍

  7月29日下午,北京土地市场共有5宗经营性地块成交,其中三宗商业性用地受到房企追捧,而热门的孙河乡两宗高价居住用地出现流拍。殊不知,2013年,孙河由于其交通位置曾一度受到房企追捧,拍出的地块楼面价也从2012年的2.02万元/平方米飙升至4.84万元/平方米。而在上海,同样出现流拍现象。

  热门地块流拍,折射出土地市场进入淡季。5月份,标杆房企缩减拿地支出的意图更为明显。据亿翰智库监测,2014年5月,16强房企拿地金额为140.23亿元,环比下滑44%;而去年同期则为525.03亿元,同比下滑73%。6月份,虽然土地成交量有小幅上涨,但同比却依然下降61%;7月份,标杆房企土地成交量与成交金额分别为373.16万平方米、157.31亿元,环比下调14%、28%。预测8月份标杆房企拿地环比下滑幅度或将有增不减。

  成交土地平均溢价率整体低于去年同期。唯独3、4月份超过10%,这是由于2014年3月20日,融创绿城以24亿元的总价一举夺得上海宝山顾村宅地,折合楼板价2015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83%,包括保利地产、招商地产、厦门国贸地产在内的15家开发商均参与了现场竞买。3月26日,碧桂园在广州购得三块住宅用地,溢价率分别为21%、57%和79%。同年4月份,佳兆业、招商、恒大分别在深圳、南京、成都拿地,溢价率分别为59%、35%和23%。此类高溢价地块均为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平均溢价率基本为0。

  整体来看,房企拿地意愿不强,下半年地产行业将以去库存为主,同时,地价的下跌使得政府推地力度减轻。因此,土地市场或仍将保持低位徘徊。

  开发商信心不足

  龙头房企万科今年在土地市场的表现已经折射出标杆房企今年的拿地态度。从万科发布的最新公告来看,今年6月份以来,公司仅获得2个项目,分别位于广州和嘉兴,合计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但嘉兴地块规划建筑面积仅6万平方米,共需支付地价款11.64亿元,同比下降95%。

  “从近期楼市情况看,市场销路不畅,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开发商资金回笼低于预期,所以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不再大手大脚。”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58同城房产研究部认为,上市房企今年上半年完成年度任务的情况普遍不乐观,仅有6家开发商完成一半的销售任务,拿地意愿不强。

  对比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增加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将成为开发商未来土地资源的战略布局。虽然这种布局模式会导致拿地支出的上升,但企业可通过加快周转速度和合理管控规模增长来提高利润,而且一二线城市楼市的去化周期要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三四线城市短期内难以走出低迷行情,况且开发商信心不足,今年下半年的土地市场或将继续进入下行通道。

  行业结构面临调整

  继今年2月竞得广钢新城地块后,金融街在7月24日、25日又以底价连夺番禺、萝岗两商住地块。年内金融街在广州已斩获3宗地块,合计43.69亿元。逆市拿商业地块,反映出众房企仍然看好商业地产的前景。

  相比2013年标杆房企新增土地储备中,住宅用地占比41%,商业、办公用地及综合用地占比52%,2014年1~7月,同类房企中住宅用地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商业办公用地及综合用地占比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上升的4个百分点全部由综合用地贡献。

  “今年前七个月上市房企拿地,仍将重点放在商业地块上。”亿翰智库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认为,从土地供给情况来看,政府在土地出让中着重关注商业配套的作用,不断有大量的综合用地推出。这就从源头处改变了地产行业的结构,造成了无论是住宅地产开发商还是综合地产开发商都面临“得商业地产者得天下”的局面。

  目前,商业地产行业还处于数量激增的阶段,商业地产运营能力依然普遍是国内开发商的短板,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也不甚清晰。而且,截止到2014年7月,房企新增土地储备中,60%以上为商办及综合用地,商业地产的销售或运营情况的好坏将会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