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部官员:新常态下土地资产化或成定时炸弹
在市场放缓状态下,地方以土地融资大铺摊子,可能出现一系列风险。因此,国土部官员建议,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启动大项目一定要想好再做。据报道,在16日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国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长廖永林称,从2014年开始,经济可能会经历一个阶段的调整期。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土地供求关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是需求大幅减少。2014年以来工业用地、房地产用地的需求都呈现下滑。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38.1万公顷,同比下降17.1%。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供应10.8万公顷,同比下降27.2%;房地产用地供应11.0万公顷,同比下降19.4%;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16.3万公顷,同比下降6.8%。
“市场上行、需求紧张的时候,各地项目启动都是先投入,两三年以后赚钱。一旦市场放缓,地方以土地融资大铺摊子,就会出现一系列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不赚钱,工业用地在赔钱,房地产用地再卖不出去,风险就会凸显。”廖永林说。
另一方面,土地供应也要相应调整。国土部近日披露,2014年开展节约集约专项督查,全国清理出批而未供土地1300万亩和闲置土地100万亩。
“如果供出去的地,正儿八经地用掉了,那叫真紧张;如果没有用掉,那叫不紧张。土地供而未用,却通过资产化放大,牵涉面更广,反而成了‘定时炸弹’。”他指出。
廖永林建议,新常态下,地方启动大项目一定要想好再做。土地供应要随之调整,供地要有保有压,消化存量的同时,要向养老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自贸区试点项目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供地。
供地如何“有保有压”?国土部部长姜大明15日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给出了明晰的范围,六大领域成为“保的方面”:
一是继续保障铁路工程建设,重点向中西部倾斜。二是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
三是落实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四大板块”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突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工作。
四是围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行差别化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
五是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养老、医疗、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研究制定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发展壮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扶持政策,落实好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特殊用地政策。
六是加大地贫困地区用地政策支持力度。
在压的方面,主要是完善和落实供地目录,对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限制或严格禁止土地供应。用土地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优势富余产能走出去步伐,化解一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