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地产专家和大佬们都说了啥

人物南方日报2015-11-27 09:43:57

  专家视点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任志强

  日前,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任志强提出,如果推出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6亿多平方米的楼市库存很快就没有了。而在最近的中国房地产投资人高峰论坛上,任志强也表示,中国房地产业目前面临去库存压力,最有效去化政策是减免税收,在政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住房个贷利息冲抵个人所得税。

  1999年上海市房价只有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时候,出现了楼市短期库存,上海为了消化库存宣布购房减免个人所得税,该政策一直执行到2003年1月1日。

  知名财经评论家 叶檀

  开发商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区域进行开发,而居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选择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还是生活在散落各地的多个中心。随着人口的增长,用绿化带将东京中心城区和郊区隔离开是个失误,东京在发展后已消除了副中心的概念,融合为一个大城市。

  由于目前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培养出了一批特殊利益群体,比如在大城市近郊拥有土地、房产的人,就因为户口在当地,常常出现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一旦拆迁,就可以获得丰厚回报。居高不下的房价中有一部分为这些人的腰包鼓胀作出了贡献。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李宇嘉

  自2014年7月,“去库存”取代“控房价”成为楼市新主题后,楼市政策均围绕“去库存”展开。到目前,能采取的、并有助于加速库存去化的措施,基本上都发布实施了。今年以来,楼市销售回升态势良好,但10月数据显示,楼市库存压力不仅没有缓建,反而出现恶化之势。近日,国家领导人很罕见地相继就“去库存”作出重要指示,可见楼市库存压力已经影响到了“稳增长”和“调结构”方略。因此,如何理解库存并测算库存,是评判未来市场和政策走势的第一步。

  楼市实际库存规模远远大于披露的数据。但同时,“高库存”是楼市运行的重要特征,实际待售要保持在12-15个月的消化周期,才能保证预期稳定、房价稳定;在建未售是待售库存的“蓄水池”,可以相对轻易地转化为待售,关键看市场行情。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

  房企频频收购银行,将引领房地产行业融资模式创新与相关金融产品创新。与此同时,随着住宅产业化的试点逐渐推进,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出“加工业”的特征,未来房地产行业将呈现出“金融业+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整个行业也会因此逐渐发生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