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首要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新华社8月23日刊发了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的专访。
三省市明确定位
京津冀三省市功能定位是什么?
北京市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市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省 “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协同发展基本原则
推动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1 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建立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2 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快推动错位发展与融合发展,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
3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
4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从京津冀区域发展全局谋划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明确实现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分阶段、有步骤地加以推进。
5 统筹推进,试点示范。对已达成共识、易于操作的领域率先突破,选择有条件的区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阶段性发展目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疏解非首都功能
有序疏解的重点是什么?
从疏解对象讲,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未来5大方面工作
下一步将怎样贯彻落实工作?
1 以推进实施《规划纲要》为工作主线,统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2 突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核心。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强化土地供应管控,严格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在北京周边地区盲目搞房地产和炒作房价。
3 持续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力争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4 强化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和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示范,按照“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研究制定每项改革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案并加快组织实施。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