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房企是区域核心的营造者 地标商圈是贡献

企业大河报2015-07-15 09:19:36

  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开发是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的。任何城市都是依靠房地产开发先行,而城市的发展又为房地产的再运行提供空间和资源。“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没有开发商的参与,尽管有好的规划,很多的城市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有人这样诠释开发商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应该说,中国城市对土地的开发运用,经历了造房、造园、造区,一直演绎到如今的造村、造镇、造城。每一次进步都有城市发展和建筑作为见证,城市运营商应运而生,扮演了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角色。

  一部规划里的城市与开发商

  这些为城市发展进程做出贡献的地产企业,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个个经典作品。细品这20年,环线一带、老城区、新兴城区,一个个值得典藏的楼盘、地标楼盘、人居典范社区以及富有投资价值的商业地产等经典楼盘,早已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作为房企,铺好每一条钢筋,砌好每一方水泥,为老百姓多建一栋平价房,是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兢兢业业、实实在在的本色作为、安身之道、立业之本。

  这些年来,河南房地产开发企业从新生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发展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积极推动着河南的城市化进程。建业、升龙、正商、鑫苑、美景、锦艺等品牌房企让我们见证了河南房地产业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过程,眼看着当初提问“什么是小区,什么是电梯楼”的买房人,成为火眼金睛的买房专家;随着外来大鳄的不断拥入,郑州楼市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华润、中海、绿地、保利、万达等品牌房企陆续进驻,旗下开发的项目往往引发一个区域居住理念的革新;目睹了河南城市群形象因房地产业而发生的巨大变化,河南GDP由于他们而产生的高涨。

  无论是万科第一次将综合大盘理念引入郑州,还是华润兴建万象城成为二七商业圈标志性案例,抑或是保利生根郑州主打温情牌……地产商入河南,扮演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些实力开发商的运营推进,一座座新城逐渐取代了老城的光环;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城市副中心,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商业圈,不断影响着这座城市原有的生活方式,使郑州不断与世界接轨。

  在地产专家们看来,所谓城市运营商,不同于一般的房地产开发商,是指运营城市或区域的发展商。而这样的发展商,必须具备相当的实力,具有从常规地产的开发向城市纵深发展延伸的能力,具有从大盘开发向区域经济拓展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城市运营已经不全部由政府部门来包办,而变成由地方政府来主导规划,由那些颇有实力的企业作为城市运营的执行者。在每一项浩大工程的背后,无不展现出一个城市运营商的执行能力和执行高度。

  多年来GDP发展的“拐棍”

  从5月出炉的“郑州市2014年度纳税百强排行榜(地税)”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郑州税收收入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汽车制造业和以电信、金融业、商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据统计,房地产企业占据半壁江山,57家房地产企业上榜,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地位依然牢固。

  有数据显示,在大中城市,房地产对GDP贡献高达4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超过了60%,GDP增长对房地产的相对依赖,决定了地方政府保持高房价的内在动力,中毒很深。

  拉动经济不再太多依赖房地产投资,这成为一线楼市暂不松绑限购的底气。一个地方对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度,大致可以用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产出的比重来衡量。这一比重越高,说明该城市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越大。

  去年,有媒体对2014年上半年各地房地产投资情况进行了一次统计,结果显示,按照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上海、北京为依赖度最强的城市,占比分别达到55%和52%,而海南则达到46%,分居全国前三位。而如果按照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上海、北京则跌出了前十,取而代之的是海南、贵州和云南,占比分别为36%、27%和25%。其中,海南在两种统计方式下,都牢牢占据了排行榜前三名的位置。

  所以,有人就表示说,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超过30%,对一个旨在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十分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所以各种言论出现,关于“别用房地产来拉动经济。要知道,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不仅会造成房地产的泡沫泛滥,造成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积聚,而且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和影响,扩大经济的不安全性”。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经济持续下行,除了房地产,地方政府竟然找不到其他稳增长的办法和措施。所提出的稳增长措施,也主要是围绕房地产而展开的。

  各种地标、商圈的诞生是他们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国家在郑州投资兴建、改造、扩建了棉纺厂、郑纺机等60多家以轻工业为主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分布于郑州的中原区及二七区,那个时候的地标性建筑可以首推国棉厂。随后,二七塔的重建,当之无愧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郑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地标。

  后来,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大概从裕达国贸大厦的建成起,亚细亚、河南博物院、科技馆、东方红影院等一系列代表性建筑出现。

  再后来,进入新世纪,城市发展迅猛,郑州城市版图不断扩大,高楼大厦林立,似乎每一座高楼都要成为郑州的地标。直到郑东新区CBD的建成,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为郑东新区闪亮的一颗星,而同在郑东新区的绿地中心千玺广场成为郑州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如今,郑州几乎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的地标性建筑,老城区的二七塔、裕达国贸,东区CBD的“大玉米”,经开区的中原福塔、高铁片区的绿地中心双塔,新的地标开始不断涌现,“老地标”或被拆除,或走向没落。郑州地标建筑一再改变,折射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预示着郑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郑州城市版图的扩张,也势必带来更多新的地标建筑。

  实力房企是区域核心的营造者

  进入21世纪,郑州扩张的冲动愈加强烈,北移南扩,东崛西进,凡是当时的周边热点板块和热点区域,都离不开实力开发商的身影。号称千亩大盘的21世纪小区让郑州跨越了当时被视作农村的北环,其后普罗旺世、思念果岭让北区变得宜居高端;绿地、绿城、顺驰等一批来自全国的地产商在东区布局,引领郑州进入了郑东新区时代,如今,这些楼盘已经是郑州房价昂贵、宜居宜商的经典楼盘。正商、振兴等实力房企在南区挥下第一锹土,彻底让南区成了居住热点区域。而西区因为升龙、万达的介入不再落寞,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

  如今放眼望去,改变郑州格局的房地产大盘比比皆是,郑州不少本土房企负责人表示,实力房企对营造出热点区域和板块功不可没,以前对一个陌生地块,企业没有十足的实力和魄力是不敢轻易涉足开发的。但随着这些实力地产商跟进开发,把荒地变成热土,共同掘金,不仅让城市发展随之外延,也改变了购房者的置业观念。

  今天,衡量一家开发商对一座城市的贡献,早已不局限于看其在这座城市中盖了多少栋房子、造了多少个小区,而是要看其在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城市价值核心进化中,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力。此番20年仅仅是一个起点,新郑州的建设仍在继续,开发商们又可以展开新一轮的竞争。我们希望,开发商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开发商的开发活动不能脱离城市发展的“大规划”,也不能忘记小区的“小规划”,在企业获得巨大经济利益回报社会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维护市场理性发展的重任,给这座城市留下经得起考验的建筑作品。